专栏名称: 阑夕
阑夕,逐鹿网(zhulu.com)创始人,专注于互联网创业、新媒体及亚文化的深度观察和商业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阑夕

千问3的屠榜,是AI的一小步,也是阿里的一大步

阑夕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5-05-02 15:4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描述了阿里在AI领域的投资和布局,包括其开源大模型领域的全球第一地位、对AI技术的坚定投入、以及对未来AI发展的展望。文章还提到阿里的CEO和董事长对于AI的不同但互补的看法,以及中国民众对于AI发展的乐观态度。文章最后强调了AI竞赛的持久性和挑战性,以及阿里在AI领域的独特生态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阿里的AI布局

阿里在AI领域投入巨大,已经成为开源大模型领域的全球第一,并展示了其下一代迭代将带来有意义的进步。阿里的AI战略融合了瑰丽的想象和严谨的务实两种能力。

关键观点2: 阿里的CEO和董事长的观点

阿里的CEO和董事长对于AI的发展有着不同但互补的看法。CEO吴泳铭坚决投入AI,而董事长蔡崇信则对数据中心的建设持警告态度。这种互补的思维方式体现了阿立在AI领域的全面布局和前瞻视野。

关键观点3: 中国民众对于AI的态度

中国民众对于AI的发展持乐观态度,这种乐观情绪体现在斯坦福大学发布的人工智能指数报告中,78%的中国受访者对于AI的发展持乐观态度,高居世界榜首。

关键观点4: 阿里的AI成果和挑战

阿里的Qwen3模型展现了其在AI领域的成果,但对阿里来说,真正的挑战在于能否持续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商业动能,让大家真实享受到进步带来的福祉。

关键观点5: 阿里的未来展望

阿里已经证明了其在AI领域的实力和远见,未来或将持续投入AI领域,通过云+AI的组合拳,打造国产AI公司的独有生态位。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 · ·
年初,阿里的CEO吴泳铭宣布集团将在未来三年内,投入超过3800亿人民币,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
这个数字之大,不但创下了中国公司的同类投资纪录,也几乎等同于阿里最近三年的累计利润,换句话说,阿里相当于是要把三年里赚到的钱,全都赌在为AI铺路这件事情上。
这也意味着「杰文斯悖论」可能确实存在,这是边际经济学的开创者威廉·斯坦利·杰文斯提出的概念:当技术进步提高了效率,资源消耗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激增,比如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让煤炭燃烧更加高效,但结果却是煤炭需求飙升。
换句话说, DeepSeek对于训练费用的极致优化,本身并不会导致「缩衣节食」的趋势,相反,因为门槛降低得足够多,只会刺激更多的应用和服务主动选择「AI化」。
但另一方面,阿里的董事长蔡崇信又在一场会议上警告西方科技巨头在投建数据中心上「毫无节制」的行为,随即Meta的LlaMa 4就应声而至,在举世瞩目中「拉了一坨大的」。
看上去,吴泳铭的坚决和蔡崇信的怀疑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但考虑到亚马逊、Meta、谷歌等公司几乎都计划在一年内就花烧掉数倍于阿里将在三年里用完的资本开支,这种恐慌和狂热夹杂的情绪,在容错率更低的中国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
重要的是,阿里的AI战略同时融合了瑰丽的想象和严谨的务实两种能力,该花的钱每一分都必须花出去,该听到的响声一个都不漏过,这为阿里的「重估叙事」带来了便于理解的亮点,资本市场在为梦想买单时可以非常慷慨,前提是能分辨价值和泡沫。
这也体现阿里在研发大模型时的成果上:
235B的旗舰版千问3模型部署起来差不多需要4张H20,作为对比,满血版DeepSeek-R1一般需要16张H20可以跑满,从成本来看,Qwen3甚至做到了以便宜著称的DeepSeek-R1的30%左右,包括0.6B、1.7B、4B、8B、14B等全尺寸分类,对手机、智能眼镜、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和场景的部署也更为友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