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重庆应急管理发布
权威发布、最新资讯、便民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重庆应急管理发布

应急响应提效300%!构建安全韧性城市 重庆跑出“加速度”→

重庆应急管理发布  · 公众号  ·  · 2025-05-16 19:1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套专业监测设备,构建起危险化学品、矿山安全等领域 “三个100%” 监测预警体系。


创新 “五色图” 风险体征管理(红橙黄蓝绿分别对应特重大、重大、较大、一般、低风险等级),动态更新 41类3.8万个 灾害隐患点, 120万条 风险普查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一图统览”,涵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 25类 风险提示信息实现“秒级推送”。实现风险感知“一张网”,智能预警全域覆盖,防灾减灾全市联动,从人海战术到算法调度,让安全治理长出智慧翅膀。


在“可防”方面,强化模型分析,实现从风险研判到处置方案“一键智达”。


运用AI推演,创新前瞻型事故灾害AI分析智能体。 首创“致灾因子+承灾体”智能分析模型 ,洪涝、地灾等风险趋势图自动生成,“风险在哪、威胁谁”一目了然。在今年5月武隆山体滑坡预警中,通过融合地质构造、降雨量、居民分布等数据, 提前12小时 划定了转移范围。 集成“久安大模型+DeepSeek”双智能引擎 ,融合历史灾害灾情库与应急预案库,实现从风险研判到处置方案的“一键智达”。


在4月江北危化品仓库火灾处置时,系统3分钟内生成包含交通管制、人员疏散、消防布防的处置方案。江河洪水、危化泄漏等5类灾害数字推演模型,让灾害应对从“经验判断”逐步迈向“仿真预判”。



在“可救”方面,强化立体指挥,打造高效型应急救援指挥中枢。


整合各类项目,打造 “天眼+地网+人防” 的立体指挥体系,现有 100余架 无人机织就了“天空之眼”, 300台 布控球与 百万级 监控构建了“地面矩阵”, 7000套 单兵装备配备北斗定位系统,空天地一体作战。开发符合实战的“应急指挥智救”应用,实现应急信息秒级流转、灾害态势三维呈现、资源调度精准匹配,确保 听得见、看得到、进得去、救得了



地质灾害隐患早发现、早防范

让城市更安全,让群众更放心















会上,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总工程师鞠广介绍了重庆提升城市的安全韧性水平的具体措施。


在严守底线方面,夯实国土空间安全底座,撑起城市发展“保护网”。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 2664万亩 耕地和 2064万亩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统筹划定 1.92万平方千米 生态保护红线,筑牢生态安全底线;统筹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避免灾害风险源与建设空间重叠,全面锚固城镇高质量发展安全基础。


在规划统筹方面,加强多跨协同和数字赋能,构筑综合防灾减灾“护城河”。


制定《重庆市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管理办法(试行)》,将 防灾减灾、生命线工程 等相关专项规划纳入目录清单,协调行业部门在编制完善专项规划中落实安全韧性要求。


构建危岩地灾、高楼消防、应急避难等 12个 数字化场景和小流域地灾、渝耕保、城市规划统筹等数字化应用,实现跨部门方案协同和信息共享,避免新建项目空间打架。


将防灾减灾类、生命线工程类专项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统筹实施,明确用地范围和管控要求,对应急避难场所、消防设施等建设项目给予充分用地保障。


在灾害防控方面,构建地害风险预警体系,打造韧性城市“防护盾”。


构建“党委政府领导、规划自然资源部门牵头、行业部门分兵把守、基层组织、全民参与”的危岩地灾联防联控新格局。 形成了市级以小流域、区县级以微流域为单元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机制,可根据气象、降雨、地质等多因素判定风险区和风险等级,切实织密地灾风险预警“一张网”。


11994处 风险隐患布设智能化监测设备 5万余台 ,实现应监测、尽监测,全天候监控变形情况,实时传输变化数据,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发出告警信息。联通应急广播 6.2万余组 ,建成无人机机场 10座 ,安装视频监控设备 4298个 ,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2024年成功预警和处置地灾灾险情 37起 869人 在灾害发生前成功避险撤离。


接下来,将强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深入开展风险隐患综合遥感识别和1:10000精细化调查,实现地质灾害隐患早发现、早防范,让城市更安全,让群众更放心。



重庆建成管线数字孪生系统

管线挖损事故率下降约70个百分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