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物流沙龙
中国物流行业大型知识社区,致力于推动中国物流发展,并为中国物流与供应链从业者提供交流、学习、讨论的专业型知识社区。影响行业超过40万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物流沙龙

北美仓配一体机会和风险

物流沙龙  · 公众号  ·  · 2025-04-26 18:3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内陆节点仓: 成本与效率的平衡术


2023年,*歌在佐治亚州Ellabell投建9.3万平米仓,瞄准“美南制造带”崛起趋势。 这里地价仅为洛杉矶1/3,但依托萨凡纳港扩建和联邦快递超级枢纽,实现48小时覆盖美东80%区域。


自建仓的持有成本不到租赁成本的一半,租不如建在*歌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同时通过在美国仓群网络的建立 ,也让美国当地超过95%的订单是可以做到48小时到门。


重投入下带来的最佳的体验也为*歌在卖货卖服务上抢占了绝对的先机,这个模式让我们不禁想起了早期的京东。


策略逻辑: 用内陆低成本对冲港口仓的租金压力。


二线应急仓: 应对政策突变与旺季爆仓


Te*u去年“黑五”因美西仓爆仓损失超千万订单的教训,让*歌在堪萨斯城布局3万平米“弹性仓”。 这类仓库租金涨幅达40%,但旺季临时租赁成本仍比核心仓低50%。


自营仓+协同仓(卫星仓)永远是行业里不可或缺的能力组织,这里可以参考菜鸟, 从2018年开始启用双十一大促自营仓溢出订单由外部CP仓来承接的策略,省下来的是亿级别的成本费用,众所周知早期的双十一大促的波峰都是几倍、十几倍、几十倍,甚至有些品牌或卖家是超百倍的增幅,销售没问题,怎么从仓库里能在有效的发货时效内发出来是个大问题(延迟发货、超卖不但有巨额的罚款,还会对次年的流量扶持有非常大的影响,这也是有很多头部的合规的企业会用不合规的刷单策略来保证自家的品牌是TOP级别的原因)。


常规而言,大促所带来的除了订单外,更多的是额外的成本(如: 临时场地,临时工、临时设备装备等等),做过大促的同学都知道,临时的有多贵了,曾经90+块一平方的仓也租过,45+元/小时的人工也请过,而且还不一定可以满足订单的DSR的需求;这时社会资源的接入让事情变得更简单了,有没有同学认为很多区域小霸王仓的整体的运营能力是高于这些知名大平台仓的(请举起你的小手)。没错,直营+协同(卫星) 是规避大促高波峰的最佳解决的策略,没有之一。


实战经验: 动态分仓策略是抗风险关键。


二、北美海外仓运营分层:头部厮杀与中小仓挣扎

有美国的小伙伴告诉笔者,现在很流行的是小微仓(车库、地下室),在极小的面积里上几个货架,通过在当地的资源整合,也能拿一个不错的尾程的价格,加上场地成本和人工成本几乎都是边际的冗余的成本,居然毛利率也还不错。

因为上述,才让笔者对美国的仓配彻底失去了念想(当然核心是穷),大家都在干的事情,基本上已经没有多少机会了,除非你有个空间收纳戒指或在当地尾程公司里有个亲爹高管。

卷归卷,机会还是有的,因为挣刀乐呢。

PS:不想讲TE*U,除了体量和苛刻的履约KPI,其他啥也没有。(听者落泪、闻者捂嘴,商家一边骂一边上架,履约商一边亏钱,一边加速新仓认证)


从*歌与亚*逊、谷*的竞合关系看,北美仓企已形成明显梯队分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