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因为马彬的病情需要大量的血液,让人感动的是,周边村子的人纷纷赶来,自愿为他输血。
30几个年轻壮汉,2万多毫升的鲜血,却依然没能挽救他的生命。
在经历了几天的抢救后,28岁的马彬不幸去世,此刻,他离自己的婚礼,只有一步之遥。
很多网友为他感到遗憾痛心的同时,也深深疑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突然发病?
在马彬的医疗诊断书中反馈,致使他发病的诱因可能是自制的鸡肉和隔夜菜。
看到这里,很多人倒吸一口凉气:
又是隔夜菜!
但也有人提出了疑问:一家人都吃了,怎么就他一个人出事了?
医生说,虽然当时很多人都吃了那盘鸡肉,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加上他可能吃得比别人多一点。
在腹痛之时没有及时就医,而是自行服药,导致肝脏代谢出了问题,病情耽误了,等他感觉很不舒服再去医院的时候,就成了这个结果了。
或许,此刻最自责的就是马彬的爷爷。
老人家只是单纯地想着等孙子回来,给他吃点好的。
他不想浪费食物,把隔夜菜放进冰箱继续吃,但没想到,自己的“节省”竟成了孙子的催命符。
马彬的这起悲剧,也给无数人敲响了警钟:
过度节俭,其实是一种更大的浪费。
因为那些精打细算节省出来的食物,很有可能埋着巨大的雷,一旦触碰,就是用生命和健康做代价。
节省节省,省出来的都是病。
中国的长辈们,年轻的时候处在物资匮乏的年代。
他们身上有一个很明显的标签:穷怕了。
所以,他们生怕浪费食物,浪费金钱,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天打雷劈的原罪。
浙江杭州一对老年夫妻,平时生活非常节俭。
节俭到什么程度呢?
家里做的饭,一顿吃不完,就把剩菜放进冰箱,第二顿接着吃。
吃不完的,再和新鲜的菜,放在一起炒。
就这样,一个菜经常能吃上三天,每天都在吃剩饭菜。
4月份去体检,两个人吓了一跳,双双确诊了直肠癌。
反复翻炒的食物很容易积累亚硝酸盐,进入身体之后,就是癌症的诱因。
这世上最大的不值得,莫过于省下一笔小钱,却弄丢了最贵的健康。
有很多网友在网上说出自己爷爷奶奶的节省现状:
夏天冰箱坏了,奶奶把空调打开,为的不是凉快,而是一碗剩饭。
家里牛奶过期了,公公却舍不得扔掉。
硬是喝完拉肚子,刚好把家里的蒙脱石散用上了。
“爷爷舍不得开灯,怕浪费电。家人给他换了个声控的,他还是怕灯亮了,于是轻手轻脚地走,结果碰到柜子,手给撞骨折了。”
“老太太去医院照顾老伴儿,为省钱不想打出租硬是走过去,结果感冒肺炎住院,花了四五千,儿女们还得请假回来照顾爹妈。”
更离谱的是这个。
吉林的一个网友,老妈肝性脑病,花了3万多住ICU,好不容易抢救回来了,医生让吃药,一天三次。
她觉得药太贵了,私自改成一天2次,有时候还故意不吃。
结果又复发了,又花了5万多住院。
你以为这次她终于乖乖地听医生话了?
不,人家有自己的想法。
因为老妈白蛋白过低,医生嘱咐出院后要吃鸡蛋蝉蛹,她又觉得蝉蛹太贵,死活不肯买不肯吃,结果又要去医院打白蛋白,500一瓶,打了20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