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国务院这帖药方开得到位,其中最重要的要求包括“建立PPP项目合理回报机制”“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等,下一步关键在于落实。
民资参与度“双降”
PPP模式2014年开始大力推广以来,传统公共服务领域市场逐步向各类社会资本开放,民营企业的参与度一直是市场的关注焦点。
明树数据跟踪统计了2014年以来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相关数据后发现,民营企业在PPP领域中的市场份额自2015年底以来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
根据明树数据CEO肖光睿提供给第一财经的《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双降”原因探析及政策建议》报告,从2014年至2017年7月,民营企业占PPP市场份额“先高后低”,2015年12月是转折点。
民营企业中标 PPP 项目总投资规模占已落地 PPP 项目总投资规模从2015年12月的35.5%下滑到了今年7月份的24.77%;民营企业中标PPP项目个数占已落地PPP项目总数的比例从2015年12月的55.75%下滑到了今年7月的47.62%。与民企中标PPP投资规模和项目数量“双降”相对应的是,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份额“双升”。
报告撰写人之一肖光睿认为,PPP项目合作模式和采购模式的限制、金融支持政策难以落实及市场竞争加剧是导致民营企业在PPP领域参与度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
当前PPP项目的合作模式和采购方式强调投资、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的整合和投资能力考察先行,相比于实力雄厚的央企、国企,整体资信能力偏弱的民营企业竞争劣势明显。
融资方面,相比于央企、国企,民营企业尤其是非上市民企在没有外部增信条件下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融资成本较高,盈利空间相对较小,影响其参与周期长达二三十年PPP项目的积极性。而获得上级国资委或国有控股平台增资的地方国企则进一步拉开了与民企的实力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