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搬出奥巴马,就是为了向全美国(甚至全球)人民传达视频开头的那句话:
“我们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的敌人可以做出看起来像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说任何话的东西。”
未来的假新闻可能就是这个样。
视频中,Peele还放出了奥巴马和自己的对比环节。
右边就是Jordan Peele,这段视频的(部分)替身演员和声优。视频制作的主力工具则是Adobe AE和FakeApp。
此次的脸部搬家工作,具体是这样的。首先,找出一段奥巴马真正的演讲视频,将Peele的嘴粗暴地粘贴到奥巴马脸上。然后,再把奥巴马的下巴,换成一个可以随着演员嘴部动作一同运动的下巴。
下一步,FakeApp登场,负责把拼贴好的视频做一些平滑和细化处理。听起来像是收尾工作,但这一步任重道远。
据BuzzFeed透露,一开始搬家的效果蠢蠢的。可能用整容失败都不足以形容。但,训练时间长了之后,Peele的嘴部动作和奥巴马的脸融合得越来越自然。
最后发出来的视频,是56小时辛苦训练、以及特效专家现场指导的结晶。
又见FakeApp
是的,又见FakeApp。
去年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用户deepfakes,利用业余时间搞出了这个机器学习算法,主要的功效就是两个字:换脸。
只要给这个AI一些照片,就能出色的给视频中的主角换脸。
后来他的网名,就成了这个技术的代名词。作者本人透露,这个系统是基于像TensorFlow后端的Keras等多个开源库完成的。
这个开源系统发布之后,立刻引发了轰动。国外网友在reddit上创建了专门的讨论区,用来交流和发布研究成果。
简单实用效果好,deepfakes快速流行开来。很多人开始用这个技术,把色情片主角的脸换成自己喜欢的明星。
再后来,deepfakes进化成FaceApp。
从此换脸的流程进一步简化。FaceApp被定义为一个社区开发的桌面应用,可以运行deepfakes算法,无需安装Python、TensorFlow等,并且如果想要运行,仅需要“CUDA支持的高性能GPU”。
换脸的训练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