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十多年来,先是设立五大经济特区,后来是设立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再后来是设立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这些重大的国家区域经济布局,无一不在沿海,中国目前的经济重心无疑在沿海地区。与此同时,内陆地区尽管有一些国家层面的政策投放,例如西部大开发、沿江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等,然而,始终缺乏足够的动力机制,难以形成内陆经济的重心化崛起。
现在,雄安新区诞生了,我的直感,这次和以往内陆地区改革的政策投放和发展前景将有非常大的不同,这次将涉及到重大的体制机制改革,例如土地政策和房地产体制的重大改革、新产业政策的重要改革等等,这些基于重大体制机制的变革必将给雄安带来难以估量的发展,深刻冲击并重振北方经济,同时影响全国经济的走向。
总之,无论由南到北,还是从沿海到内陆地区,从区域经济布局看,都是北上,都是国家战略指导下的“大北上”,
不但要保持南方经济的活跃性,还要让北方经济也像千年以前那样成为国家经济的重心地带
;不但要保持沿海地区经济继续较快发展,还要让内陆地区通过雄安实践,实现重大变革,跟上时代步伐。这就是雄安的“大北上”战略布局。
02
再来看
第一个“小南下”,就是雄安接纳北京非首都功能。
北京膨胀得太厉害了,多年来,塞进首都太多的非首都功能,例如大型工业、科技研发、央企国企、金融经济等等功能。现在,国家在北京南边设立雄安新区,计划把大量非首都功能南迁到雄安。当然,所有的南迁企业、产业以及各类机构,不可能原样迁入,必然面临重大的体制机制改革,必然会发生大规模的兼并重组、产业升级,以此适应雄安市场化发展的基本需要。试想,来自北京的巨大经济能量在对接了雄安的新体制新机制后,将会发生多么大的裂变?将会引发多么大的跃升?
为什么一些人对雄安新区的发展抱有怀疑?因为他们只看到了雄安来自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小南下”,只看到了这个“小南下”行动中政府的那只手,而看不到这个“小南下”过程中必将伴生的体制机制的重大变革以及背后的市场力量,更看不到雄安深层次的“大北上”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