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P.S,本篇收录的店有部分就在这市场的附近,可将此店作为起点,走出一条逛吃逛吃路线~
◎兄弟居小食店
说到老广早餐,这家兄弟居就是芳村的代表老字号之一,经营近30年,是一代芳村人的回忆。
从早到晚都人流满满,是从学生到老人家都依赖的一家店。
一份鸳鸯肠+一份艇仔粥就是蛮经典的早餐组合
,这里的肠粉就是厚皮的版本,所以份量更扎实,口感也更有嚼劲,但嫩滑度就会欠缺,和前两家相比,技术含量要低一点。
肉也大块鲜嫩!
艇仔粥
配料虽然比传统版本要少
(例如翻不到猪皮,不确定是不是个例)
,但份量很足,煲得米粒开花,粥底够香够绵,相信其它生滚粥也不错吃。
如此早餐组合共20元
,在市区人看来物超所值了,但芳村街坊就撇撇嘴,说已经是这区最贵的物价,快吃不起了
(
啊这就是芳村人引以为傲的privilege嘛)
。
除了早餐,这家的花肉蒸饭也很受欢迎。
◎焯记美食店
接下来,距离
兄
弟居仅几步之遥,还有另一家老字号,吃牛三星。
13元有这么大一碗,内里扎扎实实地填满牛心、牛肝、牛腰
(甚至没有一丁丁萝卜酸充数)
,能令内脏派狂喜。
除了是牛骨汤作底外,这家还会另外浇一勺排骨酱汤上去
(店里有排骨面这个品类,熬煮排骨的汤也不浪费,这很老广)
,所以整碗色泽偏深,口味也更加复合,不需要另外调味已很香浓。*但如果是牛三星的原旨派,估计就不会太喜欢。
很多人喜欢配上粉面,但我们实在吃不了 ,因为是这么大一缸!👇🏻
芳村还有一个很低调的称号,就是牛杂必争之地
,如果是牛杂拥趸,或是较资深的foodie,肯定都有听说过当年称得上传说的「阿婆牛杂」,其发源地就是在芳村。
(至于后来阿婆年纪大不再推车仔卖牛杂,阿婆牛杂更成为了一个商标,继而变成连锁店,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直到现在,芳村依然是牛杂车仔档胜地,而且还是相对少见的清汤派牛杂,不夸张地说,芳村即便是小小的一个车仔档牛杂,其风味也能把市区的一众牛杂店比下去。
我比较喜欢去的,是
红棉大厦对面合兴苑门前的车仔档,合共有两家,一家被称牛杂姨,另一家被称牛杂妹
,位置更有利,经营时间更长
(20多年)
的牛杂姨在社交网络上更红,更多人知道,相比之下,稍稍曲进去内巷的牛杂妹
(经营7年多)
名气要低一些。
这次特别说一说牛杂妹,是个人更欣赏的风味,因为是纯牛骨熬制的高汤,所以
汤底更清醇,一定要另外打一碗汤呼呼地喝
。
而且品类选择多,
看这如日式烧鸟般的摆盘
,牛杂各部整齐分明,且鲜度很好,例如牛百叶用的是鲜牛百叶,所以是原生的黑色。
真正新鲜的牛杂,才经得起清汤的氽烫,这里有几个部位特别推荐,能本真地呈现鲜牛杂的食味。
首推
牛肠
,奶白无暇的肥膏满腔,入口是干净的牛油本味,因为新鲜,外壁还保有生命的弹性,嚼起来是微弹不腻的。
然后是牛肚各部都要点,包括
毛肚
、矜贵的
金钱肚
和比较少见的
牛肚边
,这是牛肚壁最厚的位置,所以弹性十足,仿佛生前的牛劲化作一股阴力与后臼齿角力。
还有这一串
牛心顶
(我看着不太像?评论区可以指正一下)
,就是脆、滑、爽的综合,口感的起伏度令人上瘾。
如此优质牛杂,每串售价仅需2-4元。
小店做得用不用心,在一些细枝末节也能洞察,例如青菜非常新鲜,嫩绿嫩绿的,韭菜会圈线成只有指头大小的捆筒状,这样煮时就能把汤收在腔内,入口就有爆汤效果
(当然这点牛杂姨也有)。
还有酱料有足足五种可选,除了基础的蒜蓉辣椒酱、海鲜酱、茄酱,还另外有自家制的
油辣椒和辣椒圈豉油
,尤其是后面两种,太好吃了,为了吃这个酱,又多点了几串牛杂……
更难割舍的还有这一罐
咸酸
(也就是酸萝卜)
,一般牛杂店会配点切粒的咸酸免费加,但这里的咸酸是要按份收费的,但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