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于是,他就乖乖闭关,跟着师父学习法术,期待有一天自己可以成为小英雄,人见人爱。
那是哪吒最充实的时光,凭着一个小小的愿望,就可以获得巨大的满足。
那也是饺子心里最纯粹的时光:
“做《打,打个大西瓜》的时候,就我一个人,想到哪儿做到哪儿,没有剧本,连设计图都没有就开始直接建模。可能也是这样的原因,导致我当时做得挺兴奋的,每天都有很多的灵感迸现。”
他用“饺克力”为这三年零八个月的自己署名,他说这是两样他喜爱的食物拼成的名字:
好吃,管饱,“还可以在短时间里补充很多的能量”。
2009年底,“饺克力”动画工作室创建,饺子正式踏上了动漫人的职业道路。此后大概五六年的时间,他沉寂下来,一边接商业项目,一边学习动画制作的专业知识。
2015年,《大圣归来》,
带回了国产动漫断档了数
十年的荣光与希望,
也成功吸引了众多资本涌入动漫行业,盘活了包括《大鱼海棠》在内的数部“难产”许久的长片制作。
也就是在那一年,光线传媒找到饺克力工作室,双方达成合作,共同创立了可可豆动画影视公司,立项《哪吒降世》。
这是饺子的第三部作品,也是他的第一部动画长片。
根据官方资料,《哪吒:魔童降世》全片实际参与制作人员超过1600人,协助的制作团队有60多家;最初有5000多个分镜头,大概是普通动画的3倍,最后经过导演挑选留下的不到2000个;全片约80%都是特效镜头,共邀请了全国20多个特效团队助阵……
这些数据,不管哪一个放到行业里对比,都是数一数二的,用饺子自己的话来说,
这已经是一部“集国内全行业力量”而成的影片。
也正因如此,他愈发感受到,对比美国和日本完善的动漫工业体系,中国相去甚远。
在制作《哪吒:魔童降世》时,他遇到最艰难的问题是
如何传递自己的想法。
从业者职业素养参差不齐,是因为人才匮乏,大家都活得没有尊严,付出同样的努力,在别的行业获得的更多。
“你一个医学毕业生,为什么要选择去做这个行业?”
在闭关的三年零八个月里,甚至是在之后的十年里,这样的处境,没有人比他更了解。
“国漫崛起,恰恰证明了国产动漫还并未真正崛起。
我们仍然只能依靠少量爆款作品来积攒口碑,并未形成一种常态。
”
2014年3月,饺子开通了微博。
他的第一条微博是周星驰在《国产凌凌漆》里的台词:
十年了,已经十年了,我还以为国家已经把我忘记了。
怎么会呢,就算是一条底裤,一张厕纸,都有它的用处。
所有
《哪吒:
魔童降世》的参与者
,内心
仿佛
都憋着这样一股劲儿。饺子说,《哪吒:魔童降世》的预算其实也并不算多,但之所以画面还是精益求精,是很多团队在不计成本付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