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亿翰智库
中国房地产战略服务领域领导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亿翰智库

超大社区治理难题——从“玫瑰与刺”看矛盾与破局

亿翰智库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25-05-17 17: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许多超大社区建成于20世纪末,正值中国房地产高速扩张期。彼时的设计标准,早已跟不上现在的需求。一部电梯日均承载千人,使用寿命从15年缩至8年;老化的电路系统在夏季用电高峰频频跳闸。更严峻的是维修资金的“窟窿”,业主对分摊比例争执不下,物业在“要钱”与“被骂”间进退两难。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公共物品的维护成本被长期低估,而居民期待却与日俱增。


软性治理失效:信任缺失的恶性循环

“物业除了收钱还会干什么?”类似的质疑在业主群中屡见不鲜。物业抱怨居民拖欠费用,居民指责服务缩水,双方陷入“互相扣分”的僵局。更为现实的是,一种“搭便车”的心理在部分业主中逐渐蔓延开来——当面临垃圾分类、楼道整治等公共事务的投票时,超过五成的业主选择了“弃权”。


信任裂痕源于沟通机制的结构性失效。线上业主群沦为情绪宣泄场,线下议事会到场率不足 10%,70后关注的保洁频次与90后在意的社区活动形成需求错位。更根本的是代际认知差异:不少业主拒缴物业费源于开发商历史遗留问题,40%投诉指向“沟通渠道闭塞”,不同代际对“服务价值”的理解偏差,加剧了“交钱买服务”的契约精神流失,使得社区治理陷入了“无人买单”的尴尬境地。


规模悖论:资源集中化与管理复杂化的角力

超大型社区的便利性恰成其负担。超大型社区大多为非封闭式小区,社区商圈繁荣却引来外来车辆抢占车位现象,叠加过去停车位建设相对交少,居民只能“见缝插针”停车,有时还要上演“抢车位大战”,小区绿化带、道路边都停满了车辆,消防车通道也被堵得严严实实。规模效应在此显露出它的双刃性:资源越集中,管理越需精密,而现实往往是一地鸡毛。这印证了奥斯特罗姆的洞见:当公共资源的使用规则缺失时,“公地悲剧”不可避免。


社区如同有机体,有其生命周期。初创期靠资源投入快速生长,成熟期需精细化运营,而步入“中年”的社区则面临机能衰退的危机。公共选择理论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多方利益博弈下,理性个体往往选择“自保”,导致集体行动失效。


03

破局之道:从“制度输血”到“治理造血”

赋权框架下的主体互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