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1世纪商业评论
《21世纪商业评论》敏感于一切商业新知、商业产品、商业模式和商业英雄,敏感于新公司的新玩意、老公司的新改造、旧话题的新表达、老商业的新颠覆,为您提供最新鲜实用的商业养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21世纪商业评论

从蔡崇信、刘炽平到陆奇,揭秘BAT招揽“二当家”的套路

21世纪商业评论  · 公众号  · 商业  · 2017-06-26 15:2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另一家著名互联网公司滴滴也不例外,2014年,该公司从投行高盛挖来了柳青担任首席运营官,一年后柳青升任滴滴总裁。



纵观这些案例的共同点,都是民企从知名跨国公司请来重量级的高管担任公司二号人物,通常头衔是总裁或首席运营官,协助公司创始人全面管理公司。在BAT的案例中,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三位高管都具有投资银行的背景。



从1到N的使命


为什么这些民企都要招募这种背景的高管?


这是中国民企所处的特殊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中国经济的腾飞是在最近二十多年才发生的,时下最炙手可热的互联网公司,更是在最近十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相比之下,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已经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了。


前两天,我和一群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朋友去参观GE,了解到GE迄今已有125年历史,本以为它是历史最悠久的公司了。殊不知,同行的另一位朋友来自一家德国汽车零部件公司,这家公司已经有130年历史了。前文中提到的投行高盛,成立于1869年,迄今更是有将近150年的历史。


所以,相比于中国的本土企业,这些跨国公司有一套发展相当成熟的管理和运营机制。从这些老牌外企挖来优秀人才,远比企业从自己内部培养人才省时省力。尤其在互联网发展时代,时间就是金钱,技术落后几个星期可能就是落后一个时代。因此,这些互联网企业有比其他企业更加迫切的人才需求。


此外,国内互联网企业在当时还有海外上市需求,挖来那些熟悉海外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业务的顶尖人才成为首选,这样的人才一般只出自那些全球最著名的投行机构。


阿里的蔡崇信入职之后担任的是首席财务官,腾讯、百度和滴滴的刘炽平、陆奇和柳青都是担任公司的总裁或首席运营官。这些职位在企业内部都是仅次于创始人的二把手。在这些企业的内部管理层分工中,这些高管都负责起公司全面的运营和管理。而公司的创始人也得以脱身出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思考企业的发展方向。



阿里巴巴集团副董事长蔡崇信


比如,阿里创始人马云现在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顶着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头衔周旋于各国政要巨贾之间,布道他所倡议的EWTP计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