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利维坦
“利维坦”(微信号liweitan2014),也就是我本人(写诗的时候叫“二十月”)的订阅号,纯粹个人兴趣——神经基础研究、脑科学、诗歌、小说、哲学……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利维坦

地狱图鉴

利维坦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5-05-20 08:5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分别为1200米和340米) ,并提出地狱的穹顶与布鲁内莱斯基(Brunelleschi)的大教堂穹顶遵循相同的物理原理。
几个世纪以来,这一学术传统不断延续,最终成就了米开朗基罗·凯塔尼(Michelangelo Caetani)的巅峰之作。他设计了一系列地图和图表,并将其汇编成《但丁· 阿利吉耶里的神曲:六幅图版描述》( The Divine Comedy of Dante Alighieri Described in Six Plates )。该书分别在1855年和1872年出版,前者为手工彩绘石版画,后者由蒙特卡西诺修道院(Monte Cassino)的一批僧侣采用早期彩色石印技术印刷而成。
首幅图版概述了但丁的宇宙观,从地狱最深处一路向上,穿越九重天体,直至天堂的最高境界——至高天(Empyrean),即上帝的居所。第四至第六幅图版则更加具体,采用剖面透视的方式展现了地狱的深渊。 地狱的最初几层类似于地质层,但其中包含的并非地壳和地幔,而是象征着“灵薄狱”、“淫欲”、“暴食”等罪恶的圈层,并标注了相关诗篇的编号。
视线向下延伸,我们进入了“恶沟”(Malebolge),即地狱的第八圈。这里由十道“邪恶沟壑”构成,形似一座破败的高层建筑。在地狱的最底层,微缩的路西法盘踞其中,暗示着即便是魔王的巨大身躯,在无尽的地狱深渊面前也显得渺小。
炼狱山的绘制则采用了平视角度,仿佛站在一艘航行于海上的船只上欣赏这一岛屿山峰。炼狱的阶梯呈同心圆结构,越往上越小,整体看上去像一座层层叠叠的黄色婚礼蛋糕,其顶端的新娘新郎则被伊甸园的郁郁葱葱的树木遮掩。
至于天堂,凯塔尼采用了最抽象的视角来表现。地狱与炼狱在画面中仅占据一隅,仿佛被抛在身后的世界,被水星、金星、土星及其他天体所环绕。 在天堂的顶端,一个漏斗形结构即“圣洁玫瑰”映入眼帘。这是天国灵魂汇聚的圣殿,也是但丁告别挚爱与引路人贝雅特丽齐(Beatrice),最终面对上帝与三位一体的地方。 其形态与地狱的锥形深渊和炼狱的阶梯式结构相互呼应,展现了凯塔尼对但丁史诗叙事结构的敏锐视觉感知。
米开朗基罗·凯塔尼(1804-1882)出生于罗马,拥有萨尔莫内塔公爵(Duke of Sermoneta)和泰阿诺亲王(Prince of Teano)等贵族头衔。他一生致力于雕塑、但丁研究及公共事务,最终在1870年罗马并入意大利王国后担任该市总督。除了这些图版作品,他还于1852年出版了一篇关于《天堂篇》第18歌的短论,并在1881年发表了一部更详尽的《神曲》注释。
然而, 他在评论中极为谨慎,避免不必要的推测。1903年,他在一部收录其但丁研究相关书信的文集中写道,学者应当避免“任何与但丁所表达的概念无关或无助于阐明其内容的东西”,以尊重诗人简洁明了而又富于崇高诗意的语言风格。
在下方,你可以浏览1855年的手工彩绘版以及1872年的彩色石印版《但丁· 阿利吉耶里的神曲:六幅图版描述》。

---
《神曲》的宇宙图示,1855年。
地狱图示与但丁之旅,1855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