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这里,我们要先说明的是,此处讨论鬼神问题,我们只在先秦道家范围内讨论,主要参照老子和庄子的思想。至于道教,因为和道家思想差别比较大,此处暂不做讨论。
《道德经》39章里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一是什么,一就是道。天只有得到一才清,地只有得到一才安宁,鬼神只有得到一才会灵验。可以说,鬼神在老子那里,并没有什么神秘的,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神无以灵,将恐歇”鬼神如果没有大道的支撑,就不灵。
《庄子·大宗师》中说,道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庄子认为,道不仅产生天地,而且还“神鬼神帝”。这里的“神”是动词,是赋予神通的意思。帝可以理解为天帝、天神。也就是说,庄子认为,鬼神天帝的假使有什么神通,那都是来自大道的。可以说,庄子对于鬼神的看法和老子是一脉相承的。
最根本的是道,鬼神只有得道才有一定的神通。当然了,我们上面所引用的《老子》和《庄子》里面的文字,都是借鬼神来论述“道”的,不是老庄专门论述鬼神的。
所以我们也不能就此得出结论说,老子和庄子认为鬼神如何如何。鬼神在老庄的思想体系里显然没有什么地位,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与道、天、地并称四大,而并没有提到鬼神。
缘起性空是佛教的根本教义。意思就是万物本质上都没有自性,都是性空的。因为因缘际会才会显现出一定的相。鬼神也一样,本质上与万物一样,空的不存在的。但这并不妨碍佛教谈论鬼神。
鬼神在法界当中是属于哪个阶位?
法界总共有十种:佛、菩萨、声闻、缘觉、天、人、阿修罗、傍生、鬼道、地狱,也就是说法界总共有这十种。
那前面四种,佛、菩萨、声闻、缘觉,是学佛人得到果证,而归到这四个阶位里面;那其他呢,天、人、阿修罗、傍生、鬼、地狱,统统是六道轮迴,他是属于凡夫的部分。
也就是说,天将来可能当人,当鬼或者下地狱,那地狱的众生呢,他将来也可能生天,可能当人。也就是说,所有的这六道轮迴的众生,他就不断地在那边轮转,所以叫作轮迴。
我们刚刚讲说崇拜鬼神,神其实有两种,叫作天神跟鬼神。天神其实是属于天的部分,鬼神就是鬼道的部分。
佛教所说的神也是凡界的众生,佛教所说的魔是在欲界的第六天,所以佛教的魔是魔、鬼是鬼。佛教的魔,也有四种:天魔、五蕴魔、烦恼魔、死魔,除了天魔,其余三魔也都出于各人自我的生理及心理。
佛教的神,通常是在天与鬼之间,大福的鬼便是神,天的扈从往往是神。鬼有多财鬼、少财鬼、饿鬼,多财大福鬼,虽在鬼道,也享天福,民间一般所崇拜的神,多半就是大福的鬼。
神有天神、空神、地神,又可分天神、畜神、鬼神,民间一般所崇拜的牛鬼蛇神、草木精灵、山川等神,多是地神、畜神和鬼神。
在佛经中通常提到的是八部鬼神,那就是:天神、龙神、夜叉(飞空鬼)神、乾闼婆(天音乐)神、阿修罗(悲天)神、迦楼罗(金翅鸟)神、紧那罗(天歌唱)神、摩侯罗迦(大蟒)神。这八部鬼神,有善的也有恶的,善的通常是受佛教的感化而来为佛教作护法的。
所以,天神跟鬼都是属于六道轮回的众生来看,他其实是跟人一样。
人过去世有无量世,我们也都曾经当过天神跟鬼神,所以天神鬼神其实没有什么好崇拜的。其实佛教不讲究崇拜鬼神,因为他跟人一样,都是六道轮迴的众生。但是人呢,一个学佛人呢,他会信受三宝,归依三宝,所以学佛人不崇拜鬼神,而信受佛法僧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