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城市中心
城镇化、宏观政策、城市发展、城市管理、城市规划方面的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城市中心

海外 | 这个国家比北京还小,人口约为北京的1/3,却承包了硅谷的黑科技

中国城市中心  · 公众号  · PPP  · 2017-09-04 16:1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从全球化整体来看,经济增长的速度大幅度提高。但是提高到一定速度,持续到30年,尤其中国这么一个大国,产生的新矛盾让这个模式难以持续。


来看国内,我们杀进全球市场主要靠成本优势,因为原来是低成本,劳动力便宜、土地便宜、要素也便宜,便宜就是竞争力。问题是经济规律是成本曲线,先降后升。仅有温州模式的时候,全国农村劳动力充足,招工人他就会来,工资也涨不了。但是苏南模式、广东模式出现后,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市场发展在蔓延,大家都在办厂招人,农村劳动力的蓄水池就没了。大概从2000年开始,成本曲线开始往上升。更迅速上升的是税收、土地出让金、政府开支。


中国的内部、外部都遇到了一些新的约束条件。


全球竞争的顶端还是在发达国家手里


今天的局面,笼统讲就是“三明治”的结构,全球竞争的顶端还是在发达国家手里,到今天我们还难和它平起平坐。它有知识的积累,技术的积累,有独到性的优势,它设计的东西全球需要。斯隆的商学院的校训是:经济竞争是两件事情,要么与众不同,要么成本领先,这两种办法可以使其活下来。


中国夹在中间,成本优势已经不明显了,独到性优势还不显著。出路在什么地方?


不能永远用同样的方式生产同样的东西,是混不下去。创新变革不是说锦上添花的事,高兴就做一点,不高兴就不做。对中国高速增长,30年来的经济,如果没有创新驱动把成本的特性改变,那会重新陷入一种困境。


看看发达国家今天的困难,我去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顺便看了美国很多老工业基地,当年这些工厂如何辉煌,美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的钢板是这个厂提供的,而今天锈成了一摊乱七八糟。它的解决办法就是锈袋变成脑袋,通过脑力开发新产品,新想法,重新到利用资源的新方式。美国也在转型,如果没有创新,美国所有的成就最后都会变成发展的障碍。


我们来讨论创新到底什么含义。没有创新,经济很可能变得很平庸,全世界多数时候经济都很平庸。所谓平庸,也许会有点增长,人口也增加了,但人均没有显著的增加。这叫周而复始的经济,最早是熊彼特1936年提出来的。突破这个平庸,让经济不平庸,那就是要创新,或者改变产品,引进新产品。或者把已有产品的品质、功能改变,或者引入新的生产方式,或者开辟新的市场。然后新材料,刚才有嘉宾讲到新的原料,新的材料,商业模式,新的经济组织方式。如果没有引进这些东西,经济一定会平庸化,走不动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