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1世纪经济报道
21君陪你度过经济、投资里的漫长岁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21世纪经济报道

罕见!9家券商集体被怼,有研报已删文,部分机构道歉,行业协会发声

21世纪经济报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25-05-25 22:0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以华熙生物援引的华泰证券《巨子生物(2367.HK)始于胶原,不止胶原》为例,该研报提到“与玻尿酸相比,重组胶原蛋白具有更多生物学特征,在美白、抗衰、再生、修复等领域具有更加多样化的应用场景”;“相较于玻尿酸有潜在交联剂残留‘馒化脸’的风险,重组胶原蛋白在安全性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


针对上述研报,华熙生物称,这些“误导性结论”伴随着随后兴起的“玻尿酸过时论”被媒体和自媒体红人广泛传播,形成了资本市场与消费市场的舆论共振,伤害了经几代人努力的、一个中国优势产业的市场转化基础。透明质酸“过时论”的兴起,本质上是一场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


华熙生物为何公开“讨伐”券商围绕巨子生物的研报?5月21日晚,其在《眼前之巅与群山之险——答媒体及各界朋友》一文中作出了回应。


关于发文目的,华熙生物解释称,公司对什么属于科学精神驱动的研发行为,什么属于以销售为目的研发背书有远超一般机构的洞察力。如果消费市场的超级势力与资本市场结盟,将会对消费市场造成可怕的影响:消费者将无法听到来自红人和其他消费者的真实声音。华熙最终决定必须在AI的“童年时代”移除这些虚假信息。



行业协会发声,3篇研报已删文



5月19日晚间,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共同发出了一份倡议书。


其中提到,为了引导大众对科学功效的认知和行业整体的公信力与创新动力,两大协会共同呼吁全行业从业者及资本市场回归科学本质与商业文明初心,共同构建健康、理性、可持续的行业生态。


对此,华熙生物方面对外回应,此次官方发声是基于多重考虑,发声前已和两大行业协会进行了沟通并获得支持。同时,华熙近日也向多家媒体透露,“对于这些罔顾科学事实的内容,华熙生物已于上周向证监会反映”,“我们相信监管部门会问询有关机构,目前一些机构已删除了错误研报,华熙生物也接到了部分券商的道歉。”


截至5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Wind、同花顺iFinD检索发现,上述提及的9家券商发布的10篇行业研报,有3篇在平台上未能检索到,其余7篇尚能查看。


具体来看,平台上未能检索到的3篇研报为:平安证券《新消费研究之胶原蛋白行业:巨子生物(H01800.HK)》、西部证券《科技为舟,引领胶原蛋白健康美学》、华福证券《巨子生物(2367.HK)重组胶原蛋白领军者,紧握行业发展机遇》。


需关注的是,华熙生物点名券商的核心争议点在于,其认为涉事研报给出了误导性结论——透明质酸在某些方面不如重组胶原蛋白。该公司认为,这些结论缺乏科学依据,本质是浮躁资本驱动的概念炒作。


“面对不断重演的概念切换,产业企业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经过审慎的评估,华熙生物决定开放透明地讨论这些言论是否存在基本的科学基础。”华熙生物在《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一文中表示。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梳理, 涉争端的10篇券商研报集中发布于2023年 。这些研报在对比重组胶原蛋白与透明质酸的安全性、修复性等功效时,仅作了简单直接的描述性阐述,均未附上具体的文献数据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其上述阐述的资料来源多为机构自身,以及头豹研究院、搜狐、知乎等第三方平台 。(详见以下截图)


从华熙生物援引的研报来看,华泰证券、安信证券、国金证券、西部证券这4家券商,分别描述了重组胶原蛋白在安全性、皮肤修复、抗衰及塑形能力方面优于透明质酸。


图/华熙生物援引的4篇研报“错误性结论”


其余尚能检索到的研报的“比较研究”表述如下:


信达证券《以护肤品&敷料为始,奔赴星辰大海—巨子生物(2367.HK)深度报告》:“在医疗敷料中,胶原蛋白在止血、促进伤口修复等方面的功能明显优于透明质酸”;“透明质酸注射剂应用广泛,性价比较高;但从功效及安全性来看,胶原蛋白注射剂或更具优势。”


信达证券《重组胶原蛋白龙头,壁垒与成长兼备—化妆品专题报告之巨子生物》:“与透明质酸钠相比,活性胶原蛋白本身可为皮肤提供胶原蛋白,达到支撑作用,同时刺激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蛋白,增强肌肤弹性,达到抗衰效果。”


图/信达证券研报的“比较研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全球健身指南  ·  如果你单身,一定要关注这个号。
8 年前
分布式实验室  ·  数据库真的适合容器化吗,也许不是
8 年前
DBC德本咨询  ·  运动类APP如何持续点燃身体的自律?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