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除了少数被父母送到足球场上强制减肥的孩子,绝大部分孩子会从第一次试训就喜欢上足球, 这就是世界第一运动的魅力。 这时候教练的足球水平并不重要,选择一个懂得儿童心理学的教练更有意义,让孩子真心爱上足球。
父母日常陪伴孩子玩一些踢球游戏,讲一些有趣的足球小故事,也就是Parent Coaching,培养孩子的“
亲球感
”比去教练那里训练还重要。
初学阶段是蜜月期,教练和家长很容易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孩子们练得热情高涨, 动力十足。
转型期——从爱好到特长
在球队训练一段时间后, 孩子们的兴致忽然下降了, 也许是有强度的训练, 也许是自己的球队的没有办法达到比赛的目标, 更重要的是家长的态度。
对孩子来说, 一开始学习踢球, 只是单纯地享受足球带给他的快乐。但对家长说, 特别是觉得自己孩子有天赋的家长来说,希望孩子的踢球爱好能转变成特长, 觉得既然花了时间精力金钱来练球, 孩子就应该认认真真地练球, 甚至有的父母恨不得孩子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俱乐部练了, 有些虎爸还要求孩子回家加练, 孩子不同意练一个小时, 那就至少练三十分钟吧。家长会每天紧盯着孩子,如果孩子表现得不如他意, 就利用各种手段,使孩子就范。
孩子这方面呢,开始还能勉强配合父母的要求, 时间长了, 踢球就变味了。 孩子本来很喜欢踢球的, 但是现在因为踢球, 教练和父母对他有很多要求, 甚至焦虑紧张愤怒,他就会抗拒踢球。
这是最艰难的时期,
父母应该放下自己的目的和操控,欣赏孩子的点滴进步, 和孩子一起欣赏踢球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
这个阶段要让孩子懂得学习一样东西从不熟练到成功是一种什么体验, 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需要忍受枯燥,还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
韧性和毅力,坚持和努力,心智成熟, 这些宝贵的品德使他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