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投资
搭建专业的产业链研究社群。通过汇集产业专家、行业分析师、PE/VC、上市公司及实业高管和职业投资人,一起进行深入、全面、前瞻性的产业链研究,发掘股权、股票市场的投资机会。专业咨询请联系i投资(itouzi1)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i投资

养成“长期习惯”的艺术:四种大师级模型和体系

i投资  · 公众号  · 投资  · 2019-03-14 17:4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案例分析


2015 年,我与一位名叫 Clint 的客户合作了九个月的时间来帮他减轻对饮酒这一习惯的依赖性。在我的指导下,Clint 先是阅读了《习惯的力量》一书,然后开始投入实践,寻找可能激发他对酒精产生渴望情绪的提示。在学会识别这些提示之后,他对原来的常规行为进行了替换,并最终将自己的酒精摄入量降低了近 50%。


以下是我们关于诱发饮酒提示这一话题所进行的部分交谈内容:


“触发我饮酒这一行为的提示一般发生在晚上八点钟左右,此时的我可以说是刚刚度过了漫长而又疲惫的一天,我完成了很多的工作,做了很多的事情,此时我的大脑仍然处于高度活跃模式,但是我的身体已经感觉疲惫不堪。这样的状态下,我感觉既疲倦又沮丧,所以需要找东西来放松一下。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形成了在这个时间饮酒的习惯,我的大脑到这个时间段就会释放信号,对我说:‘如果你喝酒,你就会有放松的感觉。’”


关于改变常规行为和奖励内容方面的谈话内容:


“例如,可以喝一杯酸橙苏打水,虽然苏打水中不含酒精,但喝下去也让人感觉非常清爽。并且由于它属于气泡饮料,我平时又不常喝,所以喝一次就会让我的大脑产生一种奖励自己的感觉。”


最后是关于 Clint 习惯改变结果的交谈内容:


“去年年初,在我们这一指导课程刚开始时,我每天都会喝很多酒。我一开始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让自己变得滴酒不沾,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似乎显得有些不切实际。但随着课程的推进,我发现我能够慢慢培养自己的意志力,让自己慢慢增加不饮酒的天数。这样到年底,我发现自己已经接近天平的另一端,也就是不饮酒的天数要超过饮酒的天数。”


何种情形适合采用该模式


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它的高知名度,可谓人尽皆知,相信有很多人已经看过了《习惯的力量》这本书。但是,我们发现下文即将提到的几种模式似乎采用的难度更低,并且似乎更适合那些尝试将行为设计模式应用到自身的那些人。


#2、BJ Fogg的微习惯方法



BJ Fogg 是斯坦福大学的一位行为科学家,他开发了如上图所示的 Fogg 行为模型(又称 FBM 行为模型)。该模型提出,触发点(也就是相当于 Charles Duhigg 模型中的“提示”)要想生效,必须是正确的动机和能力水平结合在一起才可以。你可能会有动机想做 100 个俯卧撑,但却不具备这样的体力。吃一顿健康的水煮西蓝花从体力上来讲比做俯卧撑要容易的多,但是如果缺乏动机(假设你并不喜欢吃水煮西蓝花),那仍有可能会无法实施。


为了确保引发正确行为的触发点发生作用,而错误行为的触发点不发生作用,Fogg 提出了一种称为“微习惯”的方法,所谓“微习惯”,即……


  • “至少每天做一次的习惯,”

  • “所耗费你的时间低于 30 秒钟,”

  • “不需要费多大力气。”


Fogg 建议如果要使用这一微习惯方法论去改变行为,那可以采用他的习惯配方模板:“在我【找到正确的触发点之后】,我会【形成微习惯】。”


这其中的关键之处就是借助一种固化的常规行为,例如刷牙、冲咖啡或者是洗手来将其作为新习惯的触发点。例如,在刷牙之后用牙线清洁一颗牙齿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所以不难去遵循这一行为习惯。


通过实践,绝大多数人会发现这些微习惯最终会为他们带来更大的行为改变。在我们的教练群组中,我们经常会探讨关于习惯形成的契机这一话题。在这个用牙线清洁牙齿的微习惯案例中,最初的契机得以出现是因为你知道自己在刷牙之后很容易就会超额完成用牙线清洁一颗牙齿这样的目标。


原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