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当我们产生可能会触犯道德/纪律的念头时,即便外在的惩罚并未到来或并不存在,自我也会立刻给出信号,阻止我们做出违反道德、可能招致惩罚的行为。而这个信号,便是焦虑;或者,当本我中的冲动太过强烈,一旦释放便可能让自我受伤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自我也会发出信号。这个信号,也是焦虑。
比如,当一个人脑中出现了想要顶撞自己父亲的想法时(若在Ta的文化中这是一种不礼貌/不道德的行为),Ta便会感到一种巨大的焦虑感,这便是道德焦虑。
又比如,一些人内心特别渴望能够持续不间断地得到他人的关注、获得他人的肯定,但由于过去的经历等种种原因,这种渴望不被允许,被习惯性地压抑在潜意识中,就有可能使得这些人总是在面对社交场合感到莫名的焦虑,这便是神经性焦虑。
而一般人往往很难去分辨自己的焦虑究竟源于哪种冲突(Hall, 1954)
(这也使得缓解焦虑变得困难)
,尤其是一个人所感受到的焦虑,往往可能源于几种不同的冲突。比如,
一个人对“顶撞父亲”感到焦虑,便有可能是因为这被认为是不道德的(道德焦虑),和/或是内心可能存在着更激烈的伤害父亲的冲动(神经性焦虑)。
2
. 焦虑属于欲望
心理学家Lecan认为,焦虑属于欲望,它是欲望的化身(Skelton, 2006)。
正如前文所说,焦虑发生在现在与未来、现实与可能之间。它其实恰恰反映了人们对于那些
“想要但尚未获得的东西”(欲望)的向往与期待
。换句话说,当已经确定拥有、或者觉得完全没有希望的时候,人们则并不会感到焦虑。
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容易引起自己焦虑的事物,往往也恰好是那些我们所怀抱期望的。我们在焦虑中,可以对自身的欲望一窥一二。
3. 焦虑是情绪的通用货币
正如前文所说,焦虑是一种只要存在,就一定会被人们所察觉的情绪。也许是因为它曾经为人类生存和繁衍扮演过重要的角色,所以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对这种情绪的高度敏感和警觉。
它被人的机体当做预警的信号,催促我们第一时间针对引起焦虑的事物做出行动,来保护自己,避免受伤。所以,
当焦虑产生时,它总是能够牢牢地占据人们的注意力,使得“清除引起焦虑的威胁”成为人们当时头脑中最主要的任务。
也正因为如此,
焦虑也常常不自觉地被人们当做一种防御的手段,来逃避那些对人们而言,更为深层的、痛苦的情绪。
焦虑也因此被称为“一种通用的钱币”,它可以是一切情感的兑换品。比如:
然而,当人们的欲望与其他情绪都笼统地被概括为“焦虑”之后,便有可能使人看不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感受到的是什么,从而阻碍人们去获得那些想要的、去解决那些令人痛苦的。
而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寻遍缓解焦虑的方法,却始终都无法解决痛苦的原因。
焦虑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往往在未来显现却不容忽视
短期内,一定程度上的焦虑是有益的,它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去解决问题,做出改变。然而,长此以往,焦虑会给人们带来诸多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