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周国平
介绍信息 一、首发周国平的新作品或者其部分内容; 二、摘编周国平以前作品中的文字; 三、转载媒体或其他自媒体平台上对周国平的评论; 四、周国平与网友们互动,对评论和留言予以回应; 五、报道周国平的社会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周国平

放下,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周国平  · 公众号  · 美文  · 2025-01-25 20: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在宰相看来,罗隐赠诗比儿子及第更让他高兴,足以可见罗隐的才华和声望。



在唐朝,想要出人头地唯一道路就是当官,而对于普通出身的人来说,要当官的唯一机会就是科举考试。


罗隐才华横溢,觉得自己参加科考入第十拿九稳。


只是,他的科举之路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顺畅。


自二十七岁开始一直到五十五岁,他先后参加过十几次科考都没能上榜,史称“十上不第”。


究其原因,首当其冲居然是样貌。


唐僖宗时期的宰相郑畋有个女儿,喜欢罗隐的文章喜欢到非他不嫁的地步。


于是,郑畋便邀请罗隐到家中做客,让女儿躲在屏风后偷看一眼。


欢喜的郑小姐以为自己可以一眼万年,未曾想却被罗隐的相貌惊得差点失了分寸,决定此后再也不读罗隐的诗了。


要怎么形容他的样貌?貌古而陋。


《新唐书·选举志》记载科举择人四法:


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意思是一看长相,二看言谈,三看字迹,最后才看文章。


而罗隐,虽有才华但长得很尴尬就自然很难被录用。


晚唐,藩镇割据、社会动荡、宦官专权、万马齐暗,普通人想要通过科考争得功名简直难如登天。


可罗隐心底里有股韧劲,越是考不上就越想努力争取。


他狠心卷自己,却屡考屡败,屡败屡考。


他忽略了一点,世间很多事情,仅凭个人努力是无法改变的。




其实,罗隐总不入第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旧五代史》里写道:


隐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


意思是罗隐才华出众,但其诗句多讥讽风格,所以未能入第。


说白了,就是罗隐说话很毒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