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乎日报
提供最好的资讯评论,兼顾专业与趣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知乎日报

鸟撞死亡率近八成,为什么鸟类看不见玻璃?

知乎日报  · 公众号  · 问答  · 2025-05-12 21:2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关于鸟类撞击玻璃的问题,探讨了玻璃的历史以及鸟类看不见玻璃的原因。文章指出,高透玻璃是近代才有的技术,大多数动物还没有进化出能看见高透明度物体的眼睛。鸟类正面视力差,容易误撞玻璃,而采用特殊处理玻璃材质、降低表面反光率等生态友好型城市建设措施能有效降低鸟类误撞事件。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玻璃的历史和透明度问题

玻璃是近代才有的技术,高透玻璃是近几十年才能大批量生产民用的。自然界大多数动物还没来得及进化出能看见高透明度东西的眼睛。

关键观点2: 鸟类看不见玻璃的原因

由于玻璃能透过可见光,干净的玻璃对很多生物来说约等于不存在。鸟类的正面视力较差,难以发现前方的障碍物,尤其是透明的玻璃。

关键观点3: 鸟类撞击玻璃的三种情况

鸟类撞击玻璃分为高透明玻璃导致看不见、镜面反射及高反射光的玻璃、晚上透出的室内光三种情况。采用特殊处理玻璃材质、消除镜面反射、改变玻璃的反光率和晚上关灯等措施能降低鸟类撞玻璃墙的概率。

关键观点4: 如何减少鸟类撞击玻璃的事件

生态友好型城市建设措施如采用特殊处理玻璃材质、结合候鸟飞行走廊分析优化建筑布局等能减少鸟类误撞事件。在家时拉窗帘避免鸟类误撞也是一种方法。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玻璃不是晶体,所以没有固定熔点,玻璃是玻璃态物质,其微观结构具有类似液体的无序特征,这个很有趣,最后再讲。)

哪怕是人类工业,也是最近几十年才能大批量生产民用的高透玻璃的。

所以自然界大多数动物还没来得及进化出能看见透明度这么高东西的眼睛。 (但是某些蛇等能「看见」透明玻璃,这个放在后面慢慢讲。)

我们先讲讲玻璃的历史吧

玻璃在科技史的应用非常长远且基础:

高透玻璃技能树没点,天文学和微生物就发展不起来。

高耐热玻璃的技能树没点,化学就发展不起来。

冷知识问答时间:

我们国内是什么时候开始生产民用的高透( ≥90% 透光率)玻璃的?

答案:是 2005 年。

没想到吧!

80、90 后应该有这种共同回忆,小时候的建筑玻璃好多都是这样蓝色或者棕色的:

不是当时的人特别喜欢有颜色的玻璃,而是工业技术限制根本做不出来高透光率的玻璃。

当然有透明的玻璃,但是当时透明玻璃呈现一种淡淡的绿色,侧面看尤其明显,不是特别纯净透亮。

所以为了遮盖这种淡绿色,进行各种调色就成了主流。比如上图这种蓝色玻璃。

根据《我国建筑装饰玻璃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000年),90 年代国产普通玻璃透光率仅 80-86%( 5-10mm 厚度),而国际标准为 81-88% 。生产工艺中掺锡量高达 30-60g/m²(国际标准15-25g/m²),导致玻璃本体透明度不足。

另外一个冷知识:我们古代没有大规模生产透明玻璃 (我们古代基本上是铅钡硅酸盐玻璃,透光率 20%-40% ,主要是因为缺乏碳酸钠(纯碱(Na₂CO₃))。

西方在罗马时期就已经可以生产 70% 以上的透光率的钠钙玻璃了。

别看碳酸钠 Na₂CO₃ 这玩意现在这么便宜,工业级一吨才千元级,但是我们国家古代就是没有。

这又是一个很难想象的点。

真的吗,缺碳酸钠?

是真的,我国古代缺少天然碱矿。近代以来我们工业合成纯碱也一直被卡脖子,很多工业产品没法廉价工业化生产,直到 1920 年代侯氏制碱法横空出世。

人教版化学必修 1 有讲过侯氏制碱法的故事,在那之前我国确实没有大规模生产廉价纯碱的能力。

另外,天然的纯碱我们不是没有,是挖不出来。

中国碳酸钠矿床如内蒙古查干诺尔、吉林大布苏湖比较偏远,而国外古文明的超大型矿床多便于发现。

我国还有些矿床因埋藏深(如吴城盆地矿层埋深 800 米)、勘探技术限制,直至现代才被发现,古代无法利用。

简而言之,国外很多古文明的落脚点,盐湖边上就有高纯度的天然纯碱,直接运走就能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