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风青杨
一个有趣的人,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嫉恶如仇,从善如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风青杨

教育减负:一场寒门的灾难?

风青杨  · 公众号  · 美文  · 2018-04-09 22: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导游说:傻孩子你懂啥啊。穷人的孩子每天就上两小时课,然后就没人管了。 有钱人孩子要么上私立小学要么请家庭教师,每天从早学到晩。结果是有钱人 的孩子长大了还是有钱,没钱人的孩子长大了只能给有钱人孩子打工。

2


后来去美国等访问的时候,我特意了解了一下美国的教育体制,发现情况和印尼惊人的相似。


很多人都认为美国没有学区房,很多人认为美国孩子没有作业。实则不然。


美国朋友告诉我:美国中小学教育经费,有很大比例直接来源于房产税。房产税是按房屋价值缴纳,所以高档社区的房产税比穷人社区高很多倍。相应的, 高档社区小学的经费和师资水平要比穷人社区高很多倍,双方的教学条件简直是天壤之别。


美国的有钱人孩子,上的是优质公立小学或学费高昂的私立小学,学生学业负担相当重。不仅有各种作业,课后还会参加各种辅导班,很多有钱人还会给孩子请家庭教师。


而那些贫困社区小学经费聘请足够教师都困难,ZF会给你留作业?谁天天盯着你学习?那里的孩子天天都被放羊。


这位美国朋友最后总结说:美国看似自由,实则阶层固化极其严重,而这种阶层固化的根源就是教育资源的固化。


3


最近有一部特别火的电影,叫做《无论西东》。


这部电影无意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事实:在很多人追捧的民国时期,进入名校的都是富家子弟。而在新中国,贫困的孤儿却能有机会进入顶级学府。


为什么?


因为新中国以一种强有力的方式,尽可能的给了穷人的孩子以公平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当然,这种公平,永远是相对的。无论在任何时期,有权和有钱都注定意味着更好的教育条件。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中国,穷人孩子和有钱有权人的孩子教育上的差异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


我们读书的时候,班里有农村的穷孩子,有城镇户口的家庭优越的孩子,也有乡镇领导的孩子和企业家的孩子。


那时候,每天早上有展读,晩上有自刁,老师辛辛苦苦的从早晨盯到深夜,督促着我们学刁。


那时候,无论贫富责贱,所有的孩子在老师眼中都是平等的,只有那些用聪明和勤奋证明自己足够优秀的孩子,才会得到老师的格外关照和宠爱。


那时候,那些足够聪明的寒门子弟凭借自己艰辛的努力和老师从早到晚的督促 教导,是能够傲视富贵子弟,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


中国的教育和国外有巨大差距,但是,与很多人多年来一直鼓吹的相反,这种差距并不出在初级和中级教育,而是出在大学教育。由于经费的短缺和我国在科研领域的长期落后,我们一直无法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因而也在很长时间内无法培养出世界一流的大学生。


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