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阜阳新闻网
阜阳日报社主办,主流媒体,权威发布!丨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80016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阜阳新闻网

阜阳,“职”通未来!

阜阳新闻网  · 公众号  ·  · 2025-05-25 21:4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如今已是某知名航天科工企业的骨干,月薪超1.2万元。


像董振忠这样的“逆袭者”并非个例。 阜阳技师学院近三年培养出10名“全国技术能手”,毕业生中15%成长为企业中层骨干。

f7ea5c4bd6a8321cc8b86c2aaaf51a3.png


更深刻的变化发生在观念层面。早些年,职业教育一度面对着摘不下的“有色眼镜”。 过去被视为 “无奈选择” 的职业教育,如今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 “主动选项”。


目前,阜阳职业院校在校生从2020年的10.8万人增至15.2万人, 每年有5万余名技能人才从职校技校走向各行各业,成为技术能手、行业骨干。


e80695623bf20dbaa4363113e9c8cca.png


“多年发展下来,职业教育正从‘被动兜底’到‘主动选择’的转变。职业教育不是教育体系的‘副线’,而是培养‘大国工匠’的主阵地。” 市教育局职成中心主任谷子明介绍,当社会以更开放的心态接纳多元成才路径,当教育以更务实的姿态对接真实需求,每一个怀揣梦想的人,都能在技能的土壤里扎根生长、绽放出独特的光芒,证明职业教育同样是成长成才的一条优质赛道。


图片

产教融合“阜阳模式”

“三转四像”激活四链融合


阜阳科技工程学校在对接企业的人才供给和技术服务方面的做法,让安徽金兰金盈铝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彬彬连连竖起大拇指,“他们真正把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企业发展的血脉中”。


破解产教融合“校热企冷”问题的关键,是在源头处便让职业院校和企业融为一体。 在充分且深度地实现校企信息共享后,阜阳科技工程学校与金兰金盈铝业共建订单班,企业工程师全程参与教学。“我们的学生一毕业就能上手操作专业机器,这种‘定制化培养’提升了学生就业率、降低了企业招工成本。”副校长李立介绍。


这种“学用无缝对接”源于阜阳独创的 “三转四像” 模式—— 校长围绕厂长转、专业围绕产业转、教学围绕生产转;学校像工厂、教室像车间、老师像师傅、学生像徒弟。

f4b50b1d48206ba51739609355289d1.png


数据显示, 全市职业院校专业与阜阳市着力培育的“6849”产业布局匹配度达85% ,近三年新增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113个新兴专业点,停招滞后专业点104个, 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专业本地就业率高达72%。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