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扬子晚报
新鲜事、有趣事、不平事、离奇事、为难事,欢迎第一时间微信我们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扬子晚报

父母工作三班倒,住地下室,14岁儿子1月花3万打赏游戏主播

扬子晚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2-11 11:3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最疯狂时一天用掉2997元

小明已经上初二了,当爸爸来质问他钱的去处时,他马上承认,是被自己拿去打赏网络游戏主播了。他之前看到妈妈取过钱,偷偷记住了储蓄卡密码。

钱是怎么花掉的?从2013年起,小明就在妈妈的手机上玩起了一款名为“天天酷跑”的游戏,之后通过QQ联系上了游戏主播。主播不断地教他一些游戏技巧,还时不时嘲笑他“玩得太差”,这让小明觉得“自己很LOW”。

主播告诉小明,只要他打赏,就可以帮他代玩,保证让他的游戏人物变得“高大上”。

10月7日,记下了储蓄卡密码的小明第一次打赏游戏男主播,57元。主播为小明代玩,游戏里的人物果然越跑越快,小明打赏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仅仅两个小时就打赏了800多元。之后的日子里,又有四名网络游戏主播帮他代玩。

最疯狂的一天是10月22日,小明在2个小时内打赏21次,花费2997元……直到11月27日,储蓄卡刷到只剩一毛五,他才无奈停手。




青少年沉迷游戏 是游戏的错还是孩子的错?


近年来因为青少年沉迷游戏而曝出各种悲剧,游戏也被社会各界所诟病。 家长、老师都在努力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但我们是否走错了方向?一味批评游戏公司会不会有失公允?游戏瘾有没有可能是一种症状,而非病根?


现代人被手机游戏、微博所束缚青少年也受影响

人们已愈来愈习惯和依赖键盘上“敲敲打打”,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写字将被“敲打”和“输入”所替代了。


记得去年10月间,小编和一位洋人的“中国通”搭地铁,突然他用生硬的国语好奇的问我:“为什么在这里,满眼只见青年和小孩都玩着笔记本或手机平板,却很少有人在看书?” 确实如此。车厢内不时有人大声聊电话,要不就低头发短信、刷微博或打游戏。喧嚣地张扬或孤独地忙碌,唯独缺少一种应有的安宁。



“低头族”成地铁里的一大亮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