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通知》强调,
严禁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
。严禁利用用户年龄、职业、消费水平等特征,对相同商品实施差异化定价行为。提升优惠促销透明度,清晰说明优惠券的领取条件、发放数量和使用规则等内容。客观如实说明优惠券领取失败原因,严禁以“来晚了”“擦肩而过”等提示词掩盖真实原因。
事实上,平台经济大数据“杀熟”一直时有发生。今年8月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4年上半年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报告,揭露了上半年消费者反映强烈的消费堵点问题。《报告》指出,今年以来,大数据“杀熟”遭消费者质疑的事件仍屡屡引发热议。这其中,一些平台通常以“时间不同、地点差异导致价格浮动”“新用户有优惠”等理由,为其行为开脱,但消费者并不认可。消费者认为,平台只是想凭借其信息优势地位在大数据“杀熟”问题上“蒙混过关”。
网经社据公开报道统计,此前包括
淘宝、天猫、亚马逊、美团、小红书、苏宁易购、拼多多、飞猪、去哪儿、优酷、爱奇艺、搜狐视频、百度、腾讯视频、猫眼电影、淘票票、当当网
等数十家平台均被曝疑似存在“杀熟”情况,涵盖
网络购物、在线旅游、在线票务、在线视频
等多个领域。其中在线旅游此问题较为突出。
2025年在线旅游风险预测:大数据杀熟背后的五大核心问题
2025年在线旅游315风险预测中,“大数据杀熟”现象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网经社移动出行台(DCX.100EC.CN)通过deepseek分析了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五大核心问题:
大数据技术通过采集用户消费记录、行为偏好等敏感信息,构建精准画像并差异化定价,形成隐蔽的“价格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