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这一时期农场减少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多是规模较小的农场,100英亩以下的家庭农场减少的最多,从1958年到1998年减幅达66%,因为家庭农场的规模最小,所以可以说明家庭农场数量减少最多,其他合伙制农场和资本农场减少较少;二是完全依靠租用别人的土地进行经营的佃户农场越来越少,其在19世纪中期占40%左右,1940年前减少到30%以下,50年代以后就只有20%以下了,1999年为11.2%,佃户农场规模都小,所以可以说佃户农场主要是家庭农场。
第二,家庭农场兼业严重,农场主的收入绝大部分来自非农收入
。美国家庭农场中兼营农场增多,表现为农场收入中非农业收入所占的比重增加。1975年,收入在2500美元以下的家庭农场中来自农业的收入为9.2%,非农收入占90.8%,就算年收入在4万美元的家庭农场中也约有60%的收入来自于非农收入,农业收入只占40%。到了1982年,年收入在4万美元的家庭农场非农收入进一步提高到了96.3%。
1998年,小农场的收入中,农业收入仅占8%,非农业收入依然高达92%,而同期中型农场非农业收入占46%,大型农场非农收入不足20%,大型农场一般都是资本农场,其劳动力主要来自家庭农场以外的雇工,不是来自于家庭农场自己的劳动。
这说明家庭农场在不断的发展中,单纯依靠农场经营的收入越来越难以为继,不得不靠兼业来增加收入。至此,家庭农场的没落已不完全表现为数量减少,土地保障这部分农民不必流入城市而非农业收入延缓他们的破产。
第三,家庭农场生产工艺化日趋增加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工进入到了农业生产当中,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和节约资金有一部分人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某一工序,例如育种、收割等。农业生产的工艺化是指从育种到最终产品全部过程的分段专业化。诸如育种、整地、播种、施肥、除草、洒药、防治病虫害、浇水排水、收割、运输、贮藏、加工、销售等工序都可以进行专业化经营。
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美国自从完成了西部开拓,不久就在西部山区与中部玉米带之间实现了繁殖、饲养和育肥的分工,屠宰场、农产品加工厂的发展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二战后又发展了专门经由人工授精、孵雏配制饲料、防治病疫、保养牧草、甚至为牲畜打火印等专门企业。
在水果生产上,工艺专业化的发展已为培育树苗、修剪枝叶、浇水、施肥、摘果等工序实现了专业化农业生产工艺化,意味着农场主所做的工作只是农产品生产当中极少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把农业生产过程中全部劳动量都计算在内的话,农场主所做的劳动量要远小于其他雇工所做的劳动量,所以在农业工艺化也就是农业生产分工阶段,农产品的生产已经不能说是主要靠农场主自身的劳动了。从这一点上说其已经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家庭农场。
第四,家庭农场地位日益衰落
。
家庭农场地位日益衰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农场销售额占所有农场销售额的比重逐渐下降。1964年,年销售额在10万美元以下的家庭农场销售额占所有农场销售额的比重为76%,1981年,年销售额在4万美元以下的家庭农场占所有农场销售额的比重降为13%,年销售额在10万美元以下的家庭农场销售额所占的比重降为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