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目前,市场短期就是毛衣战和改革的二元结构,毛衣战升级就下跌,改革发力就上涨。至于货币政策的调整,对市场影响已经越来越小,市场越来越不关注短期利好。而是更加关注中长期因素,比如中美对抗和国内的改革。
货币其实一直都很“宽”,余额宝们的收益一直在下降,真正“紧”的是信用。简单说就是市场很有钱,但企业很缺钱。
年初以来,货币政策的多次调整,也没能改变股市的下跌轨迹,几次反弹,多是由税收等政策微调引发的。
市场也在进化,大家也能明白,降准是次要的,降税才是重要的。
2.
外有毛衣摩擦,内有防风险去杠杆的双重压力,从二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已经走坏了,并且下行压力越来越大。
不出意外的话,2018年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将回落至6.6%,而四季度可能进一步回落至6.4%左右。
稳经济成为当前中国的当务之急,也只有稳住经济才能有更多对抗外部压力的底气。
回看历次降准后央妈的公开表态,基本都会说要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7月份以来,习总的9月27日考察辽宁讲话、李总9月28日考察浙江讲话、刘总8月初的金稳会会议,以及央行、银保监会等部委都频频喊话要盘活民企。
毕竟,民企无论如何是要稳住的,因为它们背后关系到80%的就业问题,731政治局会议更是把
“稳就业”
居于首位。
但令人头疼的是,算上这次,单就2018年,1月、4月、7月、10月总共就进行了四次降准,共计释放了3.65万亿的流动性,再加上MLF释放的0.78万亿,共计得有4.43万亿。但这么多钱就是进不了实体,民企融资还是难、融资还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