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汉大学图书馆
“外事问百度,内事问小布”。小布会在这儿向大家及时推送关于武汉大学图书馆的最新资讯。回复“帮助”或者"help"可以自助查询热门问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武汉大学图书馆

品书知日本 | 人间烟火最是世间情

武汉大学图书馆  · 公众号  ·  · 2017-07-28 23:1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日式文学中的食物不仅仅是个人情感诉求的表达,也是社会中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是愈发物质化社会中的心灵避风港。在陌生城市奋斗的人啊,找到一处和老板聊得上天的饭堂,有人在深夜守候,叫的出你的名字,听得见你的孤独。张爱玲曾经说过:“人与人的交往是热闹中带着一点疏离,世界可以陪伴你笑,但你哭,就只有你一个人哭。”而深夜食堂这样一个地方,才能让你感觉在偌大的城市有了那么一点依靠和认同感。很多用话语难以表达的鼓励与劝勉,那些横隔在人与人之间的难以言说的困窘或心意都可以用热腾腾的食物来传达。今年7月早些时候,一位去日本游玩的友人激动地在社交网络上告诉我,在她疾走东京,迷惑失意的时候走进了一家近20坪米的小店,店主婆婆似乎是看出了她的失落,笑着给她端上了热气蒸腾的大麦茶,眼里的笑意就像在说“頑張れ”,等到她尝到第一口猪排饭,就从心底感受到了那份担心和关切。她惊讶于日本文学和生活相互影响的高度交融性,也感叹着发达社会的高度体现就在这一饭一食之间。

夏天的时候,出于对是枝裕和导演的电影《海街日记》的喜爱去寻找了吉田秋生老师的原漫画作品《海街diary》来看,从小父母离异的三姐妹在父亲去世后接纳了同父异母的小妹,一同平静地生活在镰仓海边。画作和电影虽然有观感和表现力的区别,但是无一例外地都加深了我对于“食物”之于人情、之于家庭、之于生活的理解。漫画作品的开篇就有三姐妹一起进食的场景,三人口味咸淡不一、坐姿不一、吃饭时喜好不一,就在这对于食物的一争一夺一怒一骂间,三人的性情表露无遗。再拿在作品中出现的梅子酒来说,由外婆酿的梅子酒,埋在隔断下,就是一个家族的情感纽带,是一年又一年家族传承延续的见证,春赏樱,夏酿酒,浴衣花火,四姐妹热热闹闹叽叽喳喳地围坐在一团,梅子酒甘醇入口,家庭的隔阂就在风中离散,什么话也就都敢倾诉而出,醉到不省人事也还有家在身后,日子就得是这样过下去的。

我很爱日本文学作品中的食物,因为它们从不会是虚幻与鸡汤的代表,而是坦坦荡荡地把生活铺陈开来,以她最原始的面目呈现在自我和世人眼中。日子从来不缺哀痛和遗憾,但也永远都有一碗汤的暖意。在这些食物中,我最能看到社会人的冷暖和一个民族的温度。台湾作家曾郁雯在她的品评日本京都的作品《京都之心》中提到京都咖啡馆的香气数年如一日,以至于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轻易想起,对于这份细腻触感的保持和珍重,正是京都之心。而我想,在日本文学甚至日本社会中,一点一滴渗透在食物中的对于人性和生命的细碎表达,正是日本之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