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后来的战事异常惨烈,好在最后以胜利告终,胡琏等人得以幸存。
后世评价这场被西方军事家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石牌保卫战,是抗日战争重大的军事转折点,也是中国军队对日本军队以弱胜强,并最终以较小代价取得较大胜利的一次著名战役。
而在胡琏于战前写给至亲好友的5封信中,尤以他致父亲和妻子的两封诀别书最为有名。于今细读,我们仍会为其中所流露的勇士临战保家卫国,仍不忘慰父嘱妻,安顿家小的大丈夫真性情,感动到热血贲张,热泪盈睫。
黄埔四期学员胡琏
胡琏,原名从禄,又名俊儒,字伯玉。1907年,他出生于陕西华州一个贫寒农家。因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他1925年参加关中地区小学毕业考,名列前茅。父母最初希望他或是教书,或是经商,甚或投奔有钱人家做管家,均被他以各种理由推拒。原来,胡琏最大的志向实际是铁定了心要从军。
刚好冯玉祥在河南招兵买马,胡琏便在国民二军冯子明部当了文书。不久接到广州亲戚来信,劝胡琏南下投考黄埔军校。家中卖了薄产和青苗,筹集盘缠,让胡琏南下投考。
1925年9月,胡琏成为黄埔四期学员。张灵甫、刘志丹等都是他的同学。胡琏军校毕业后直接参加北伐。北伐之后,他所在部队被遣散,胡琏无处安身,当听说他的陕西老乡兼校友关麟征当了团长,便赶往蚌埠投奔。关麟征任其为连长。后来,关麟征所在团并入陈诚的第11师,这是胡琏后来成为该师师长的前因。
其后,胡琏参加了新军阀混战。在与冯玉祥部队交火时,第11师畏缩败退,关键时刻胡琏拔出手枪,威吓溃兵,他的连队竟然守住了阵地。陈诚对其刮目相看,提拔他做了营长。
1930年前后,经人介绍,时年23岁的胡琏,迎娶了18军14师曾粤汉团长的妹妹曾文瑜。对于他这位妻子,我们所知无多,只知她非常贤惠,不仅在生活上非常照顾胡琏,为他生儿育女,还特别善于交际,后与蒋经国的夫人蒋方良过从甚密。
1937年淞沪战争爆发时,已是团长的胡琏率部赶赴上海参战。他组织了一支敢死队,曾创下一天之内十几次打退日军进攻记录。因其优异表现,胡琏晋升为旅长。之后又因九华山沿江功绩,在参加湘北会战时,已是副师长身份。1942年,胡琏升任第11师师长,成为第18军“八大金刚”之一,而他终成一代名将,却跟日后他在石牌要塞保卫战中,率部迎战进犯日寇的英勇表现直接相关。
1943年5月,日军攻陷宜昌、占领要隘渔阳关。25日,他们渡过清河,逼近石牌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