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小时爸爸
我们致力于让你做更好的爸爸;让你的老公成为更好的爸爸;让你分享做好爸爸的经验和欣喜。 我们的理念是:把爸爸拉入小家伙的成长轨迹,有些事情妈妈做不到!(本公众号为北京英赛网络有限公司所有,内容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一小时爸爸

我先不喝Manner了

一小时爸爸  · 公众号  · 育儿  · 2024-06-22 13:4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而这次事件之后的相关报道,也从更具体的方面,来说明Manner是如何实现这么低的人工成本的。
根据界面新闻的报道,Manner的门店 日营业额在5000元以下,一个店只会派一个人,从早上7点做到晚上10点,要承担从理货、制作到清理的全部工作

我在点评上搜了一下此次新闻中其中一家店, Manner咖啡上海威海路716号门店的照片。 在Manner的分类中,应该属于3-10平米的窗口店。看上去也的确就是一个店员负责全店的工作。

dianping.com

这种一人店固然可以有效的降低人工成本,但它却会带来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 —— 店员心理压力的激增。

尤其是按照新闻中所描述的:Manner的一人店中,员工需要从 早7工作到晚10,从理货、制作、到清理,而且一天要重复做几百杯咖啡。

这种超长时间的机械性的劳动,再对比5000元的工资,这说不定还不如去隔壁苏州的电子厂做流水线工人。

而且,电子厂的工人至少还能休息的时候和同事聊聊天,更重要的是在工作过程中不需要去“保持笑容”,不需要应对那些奇葩的客人们,更不需要因为可能遇到几次无理由的差评投诉就会被开除。

长时间、高强度的重复工作,本身就容易产生负面心理。 又无法通过跟同事的沟通去消解,加上强烈的孤独感。 那么就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等遇到一些态度不好、没礼貌、甚至 奇葩的顾客,已经被压到极限的情绪就很容易爆发。

服务行业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服务者并不低人一等,但他们必须有能力面对和处理各种“压力事件”,包括奇葩的顾客。服务者的工作之一,就是理性,至少表面理性地应对这些问题。这不是什么顾客就是上帝之类的虚话,也不是低三下四,只是而是一种解决突发问题的专业能力。

但这些的前提就是,公司不把员工简单的当做耗材和成本在使用,在日常工作中能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而不是尽力压榨。等到员工的心理压力到了极限,遇到最后一根稻草之后,再发什么公关声明。

尤其是对于餐饮行业来说,善待员工,本身就是服务客户的一个环节。因为每个进店的客人,都会希望看到一个面带笑容,而且快乐是发自内心的店员,这本身也是我们付费想获得的服务之一。


按照这两年的文章流行写法。现在就到了应该骂“资本”的时候了。

但大家骂了这么多,其实也应该明白了一件事:骂资本,其实一点用没有。因为资本是个虚拟的概念,你骂的再狠,它也不会有什么反应。

我们要批评的,其实不是缥缈的资本,而是一个具体的企业,或者它的管理者。

天天骂资本牟利,并不会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资本牟利本身没什么问题,我们每个人也都想牟利赚钱。反而是那些天天反对牟利,标榜自己不想赚钱的人,才更像某些专骗老年人的骗子。

我们想赚钱,就需要好好工作。而资本想牟利,我们就创造一个资本只有做对的事情,才能牟利的环境就好了。

做对的事情可以赚钱,做让社会反感的事情就赔钱,资本那么聪明,自然就知道该做什么了。

想实现这样的环境,最重要的当然是法规监管 。但我们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同样有自己的方法 —— 用购买力来投票。

就如同前面的对比, 没有资本不想牟利,那为什么瑞幸不拼命压低自己的人工成本,星巴克和Tims这些品牌不想?他们不知道这样能多赚钱吗?

他们都想赚钱,但他们也知道过低的人工成本会带来的隐患。尤其是爆出来压榨员工的负面新闻,就赚不到钱了。瑞幸会担心自己的美股股价,而对于星巴克或者Tims这些外企,这种新闻如果传回美国和加拿大,还会捅出来更大的篓子

我们总说外企福利好。 这种福利并不是因为外国资本不牟利,或者外国资本家有良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