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对应《新华词典》这样现实生活中的词典,认知科学家认为人的大脑中也有一部《心理词典》。
越优秀的作家,心理词典拥有的词条越多;也拥有每个词条尽可能多的形式,如听觉的、触觉的、视觉的、味觉的、嗅觉的,性感的句子一个接一个,令你窒息
。试看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的例子:
振保把手伸到她的丝绒大衣底下去搂着她,隔着酸凉的水钻,银脆的绢花,许许多多玲珑累赘的东西,她的年轻的身子仿佛从衣服里蹦了出来。振保吻她,她眼泪流了一脸,是他哭了还是她哭了,两人都不明白。车窗外还是那不着边际的轻风湿雾,虚飘飘叫人浑身气力没处用,只有用在拥抱上。玫瑰紧紧吊在他颈项上,老是觉得不对劲,换一个姿势,又换一个姿势,不知道怎样贴得更紧一点才好,恨不得生在他身上,嵌在他身上。振保心里也乱了主意。他做梦也没想到玫瑰爱他到这程度,他要怎样就怎样。可是……这是绝对不行的。玫瑰到底是个正经人。这种事不是他做的。
就像卡尔维诺说的一样,
优秀的文学经典把现在的噪音调成背景,轻音,哪怕它现在并非主流,它也坚持成为一种背景噪音
。这些声音在你耳边浅吟低唱,慢慢提升你的「耳感」。
所谓作家
诗至有唐为极盛,然诗之盛,非诗之源也
。从诗之盛到诗之源,你需要因流而溯源,重返《古诗源》。信息过载时代,你亦需泛舟溯流,追寻源头,取一瓢饮酣畅淋漓。
有哪些文学源头?中国写作传统不同于西方,两者美学趣味大相径庭。
如果说西方是史诗与叙事诗传统,中国则是抒情诗传统
。学习写作,还得在西方与古典中寻。 去古典中体悟最美的抒情;往西方练习简约的叙事之道。其中不二法门就是,看最优秀作家的文章,将自己沉浸在美文体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