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用今天的话说,金庸,真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二
但是,别着急。
小金庸家是没有学区房,但是有三间书房!三间!
今天,你家有几间书房?
那里面有很多线装书。据他弟弟回忆,这里面有《荒江女侠》《封神演义》《儿女英雄传》《明史》《水浒》……这些书,小金庸早早地就撸完了。
据说《荒江女侠》就是他8岁看的。
我现在三十多了,《荒江女侠》还没看过……
不止是旧书,金庸家里还到处是新文艺作品。
他的父亲和哥哥有邹韬奋的《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世界各地的旅行记,天南地北,无所不包。还有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报》。这些都成了小金庸的读物。
金庸的父亲给他送礼物,动不动就送书。
10岁那年的圣诞节,父亲送给了小金庸一本狄更斯的《圣诞颂歌》。
你看人家父亲的段位!
这本书对金庸的影响,怎么说都不过分。他说这是“一个伟大温暖的心灵所写的一本伟大的书”。很多年后,每到圣诞节,金庸都还要翻出这本书来,读上几段,怀念父亲。
我一直不懂什么叫“伟大温暖的心灵所写的伟大的书”。直到后来邂逅了《悲惨世界》,才有了这种感觉,有点明白了金庸的意思。
现在很多人很激烈地反对过“洋节”。这都什么时代了,大清早亡了,你们还这么死脑筋呢?
要是查家不过圣诞节,没有那本《圣诞颂歌》,搞不好就没有金庸这样一个中文世界的巨星了。
三
那么金庸小时候的玩具又是什么呢?
这里有一个故事,简单讲一下:
金庸的祖父查文清,是光绪丙戌年的进士,做过丹阳知县,后来不当官了,回家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