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时,我娘就一清早,到院子里随手摘上一把,最好是晴日的清晨,味道更好,这原理可能跟茶叶有点儿像,雨天不宜采摘,否则吃上去会有股水气。然后就是洗干净,丢进肉汤里,一碗热气腾腾的木槿花肉汤就做成了。肥厚嫩滑的花瓣,吃上去有点儿像某种新鲜的菇,或者馄饨皮,但比馄饨皮更香,更有层次,花蒂部分脆生生的。
以花为食,想必是人类审美的本能,但也有一些令我不解的吃法。比如有一年在福建,当地人用一种叶片色彩斑斓的植物煲汤,那种原本很是美艳的植物,一旦进入滚烫沸水之中,立即就变成了怏怏的棕褐色,记忆当中,还并不是很好吃,因此不明白,人吃它图什么呢?
木槿
不仅能煲汤,木槿花也能泡茶,据称,其维生素C的含量,是众花茶中最高的。这难免让人觉得,它是太实诚的花,实诚到花、果、根、叶和皮,无一不可以入药和入茶。
但除了能吃,更令人念念不忘的,还是木槿的美吧?它虽比不得牡丹芍药等天然妙目,但木槿清丽、婉约,符合东方式的审美。
木槿
少时奶奶家的菜园外围,就种满木槿。为此我一直觉得,它真是最适宜丛植的花,最天然的花篱笆,一枝上可开数朵,而且开得不同步,这一朵预凋零,另一朵才含苞,还有一朵正怒放。就像一个个紫色的小太阳,从容淡泊,在枝头次第燃烧。
中国文化里,也有木槿的一席之地,传说上古时期,古帝丘东有一丘岭,人称“历山”,历山脚下长着三墩木槿,高若两丈,冠可盈亩。每至夏、秋,花开满树,烂漫如锦。有一年孟秋时节,号称“四凶”的“浑沌”、“穷奇”、木寿杌”、“饕餮”也前来历山观光。见到美丽的木槿顿生歹意,妄图移去据为己有。于是,“四凶”在历山展开了一场争抢木槿的争夺战,之后目的得逞,终于把三墩木槿刨倒。但那一瞬间,木槿树也随之花殒叶落。
正在历山带领农夫耕作的虞舜,闻讯赶来,他招呼农夫把三墩木槿扶起,并汲水浇灌。三墩木槿才枝叶顿活,花开如初。为报虞舜活命之恩,木槿仙子取虞舜之讳为姓,即“舜华”、“舜英”和“舜姬”,后来“颜如舜华”之类的成语,也都是形容女子的脸如木槿般妍丽。
但木槿虽发迹于中国,却是韩国和马来西亚的国花,韩国前任总统“朴槿惠”,“槿”字应该就是来由于木槿,这种花期持久的花,别名“无穷花”,不仅代表着顽强的生命力,更被人赋予了政治意味,即用持久温和的芬芳施惠于人。
要说植物世界里,施惠于人的最高境界,也不过就是像木槿这样吧?清雅、均衡,明明对自身的姿容和形态,都做了严格的造型规划,却连供人咀嚼也在所不惜。遥远的饥荒年代,它曾是救命的花,所以其生命底色,自古就是善良至极的,无论是赈灾果腹、治病救人,亦或清丽不可方物,一律宁静、和缓,好比慈航普度的观世音菩萨,散发着一种高贵的母性。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