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方人物周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南方人物周刊

一个命运坎坷的小国,为独立苦战30年

南方人物周刊  · 公众号  · 人物  · 2025-05-20 12: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图、文 / 南方人物周刊特约撰稿  陈又礼  发自厄立特里亚

编辑 /  杨静茹  [email protected]


狮子酒店,阿斯马拉


这种云里雾里的感觉,跟我第一天在阿斯马拉狮子酒店的大床上醒来时的感受如出一辙,看着那只阵亡在我床单上、早已经干成了薄薄一片的蜱虫,我头昏脑沉地琢磨了好几分钟:这只蜱虫不知是什么时候死在这张床上的?已经干成了这样,周围又没有血迹,一定不是昨夜被我压死的,那么也许是上一个来自中国、索马里或南苏丹的睡客所干?如果是这样,上一个客人走后,难道清洁人员连床单都没换?


像格里高尔·萨姆沙一样、灵魂被完全吸进那只蜱虫的黑洞之前,我决定起床。


在厄特的首都阿斯马拉,狮子酒店在中国人里比较吃香,因为它周围有不少中国公司和企业的办公室,宾馆设施 (以当地标准来说) 比较完善,性价比较高。


前台姑娘希希问我睡得怎么样,我用玩笑搪塞过去,并以“希望采光更好”为由请她帮我换了一间窗户更大的房间。


希希长着一张提格雷人特有的漂亮脸蛋,明目皓齿高颅顶高鼻梁,肤色偏浅,像是不那么白的阿拉伯人。这些外貌特征,让我在之后的很多天里,每逢在阿斯马拉大街小巷闲逛的时候,都会禁不住感叹厄特人男女老少清一色的苗条漂亮。


▲阿斯马拉街头身材高挑、穿着入时的提格雷族少女


希希已经在狮子酒店工作了三年,虽然只有22岁,但因为圆润的身材和成熟的装扮,看来比实际年纪要大些。


希希和妈妈外婆一起住在离狮子酒店步行二十分钟的贫民区里。她特别喜欢她那个用集装箱改建成的家,她觉得那是世界上最温馨的地方。“最喜欢的就是下班一回家,我们三个女人一块儿吃饭聊天煮咖啡看电视再呼呼大睡。所以就算是休息日,我一般也哪都不去,就在家宅着。”希希说这话的时候,大眼睛里的天真亮晶晶地忽闪着,感觉好像比实际年龄又要小些。


希希的爸爸长居比利时,自从12年前找到机会从埃塞偷渡出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贫穷的故里。


“连手机也不联系吗?”我问。


“他走后六七年,有一天突然在Facebook上找我,问我过得好不好。我也不是记恨他,但是也不想跟他有过多的来往了。”


尤其是在父亲与国内亲人恢复联系之后,她和母亲被父亲那一边的亲戚划清了界限,因为怕她们要分父亲“在白人那里辛苦打工才赚到的、定期定量寄回老家来的钱”。父亲也许是怕卷入矛盾,对此也从不过问。她还从那些对她们冷言冷语的“亲人”们那里听说,父亲在那边又娶了老婆,有了孩子,“过得很不错呢。”


“所以我努力赚钱,努力开心,努力照顾妈妈和外婆,也可能就是想证明,就算没有他,我们也可以过得很不错吧。”希希说。



坦克墓园,苏联


希希给我讲她的“家庭史”时,我们正从位于她家那一区的“坦克墓园”旁边经过。坦克墓园其实更像是一个博物馆式的大废品站,堆满了20世纪厄特在各种年代所经历的各种战争里所用过的废弃武器。绿色吉普车残剩的框架掉了漆长满锈,和几十辆静静趴在半人高杂草丛里的颜色深浅不一的装甲运兵车被随意搅拌,像是蟒蛇和老旱龟被剁碎再泡了药酒,还能看出过去的生猛,却早已没了生气;更多的是各类坦克、吊车、两栖战车、高射机枪、油罐车和追击炮,甚至是老式战机,但最常见的是成百上千的载重卡车残骸,被炸得散了架、再全部被搅混又堆积成高近五米、长几十米的钢铁围城。


坦克墓园里的烂车旧器多数是苏联产品。1970年代到1980年代,苏联非常慷慨,给非洲之角输送了足够打五场战役的装备和武器——索马里攻打埃塞、埃塞进击索马里、埃塞军政权镇压厄特游击队、厄特人偷武器闹解放,以及厄特独立后与埃塞打的两年边境争夺 (保卫) 战。


苏联原本支持的是对手 (美国) 的盟友 (埃塞) 的对手 (索马里) ,但过了一两年之后,苏联突然“顿悟”:埃塞怎么好像更有前途的样子!1974年,海尔·塞拉西下台,埃塞转投苏联。如此一来,美国改向索马里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


美国军控裁军署发表的相关年度报告里提到:1982年,埃塞从苏联进口5.75亿美元军火,1983年为9.75亿,1984年增至12亿美元。直到1984-1985年大饥荒席卷埃塞北部。


英国记者米凯拉·容在她的著作《我不是为你打仗——世界背弃一个非洲小国》中如此写道:“……两对冷战探戈舞伴,苏联和索马里,美国和埃塞,中场突然对调搭档。这不仅说明如此伙伴关系毫无道义基础,而且给当事国带来绝大的影响,军备竞赛螺旋上升。”


“现在可以说,我们当时可能给得太多,”1970年代苏联常驻埃塞的外交官谢尔盖·希尼岺在千禧年前的一次采访中不得不承认,“但在战时,这也是不得以,因为我们不给,美国就会给……”


苏联送到埃塞的武器,没多久又被埃塞用到了镇压厄特游击队的战场上,不仅仅是那些还能跑能用的,埃塞军政权还将那些被击毁轰烂的援助装备集中到了厄特,期望修理之后再用于打仗。无奈埃塞的技师们并不在行,除了被“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 (以下简称“厄人阵”) 游击队偷去悄悄修好再用于反击的那些,绝大多数都像废铜烂铁似的堆着,一直到成了坟墓。


希希看着我拍摄停在迫击炮尸体上的白色蝴蝶和几个在坦克堆里玩捉迷藏的小男孩,神情若有所思。她问我:这有什么好拍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