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T高管会
一群浪漫的IT高管 宗旨:真诚互信 创新求实 分享互助 融合共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IT高管会

乌克兰突入俄罗斯内腹后,明斯克号航母不堪受辱,在南通自焚

IT高管会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4-08-20 07: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正是因为如此豪横,苏联也有点飘了。不仅胡吊南下,在1979年一脚踏入帝国坟场阿富汗,还企图胡吊锡金,挑衅北约。
1981 年苏联在波罗的海进行了一场演习,一度成了西方的噩梦。因为这场演习集结了 50 万兵力、上万辆坦克、两千多辆步战车、上千架飞机。
北约对苏联这次演习做出了评估,结论是苏联的钢铁洪流可以在八天之内推平欧洲。这件事的后果是,直到苏联入土多年后,欧洲诸国依然患有严重的恐苏症。
明斯克号在这样的背景下入列服役,给人带来的恐惧是巨大的,以至于影响了当时作家的创作思路。日本有一本很火的关于三战的畅销小说就叫做《明斯克号出击》。
以现在的国际局势看,剧情是相当离谱,却极为符合当时的形势,那就是苏联占领了日本,日本在中国组建流亡政府,中国和美国抗苏援日,最终苏联失败解体……
当时的形势,苏联陈兵百万在中苏边境,中美关系不仅得到了缓和甚至进入了蜜月期,中日美欧从战略上的确有联手抗苏的意思。
三战没有在 80 年代爆发,但苏联还是解体了。昔日威震太平洋的明斯克号,也突然如同没娘的孩子一样,开始了流浪生涯,不断地被当作废铁来回转卖。
1995 年,明斯克号被韩国大宇重工买下,可韩国大宇重工又没挺过 1997 年的金融危机,于是明斯克号又被中信买下,然后被改装成大型军事主题公园停泊于深圳大鹏湾。
2016 年,明斯克号被拖离深圳,北上前往舟山船厂整修维护,后被停靠于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北岸。沉寂至 2024 年,结果在改造过程中失火了。
我怀疑明斯克号是自焚的,因为苏联的长子和次子,咱们的大侄子和二侄子的确令人唏嘘。本来都是亲兄弟,由于美西方的挑拨离间而反目,以至于大打出手两年半。
俄罗斯战略上是有失误的,错误地判断了西方支持乌克兰的决心,本来想一鼓作气打速决战,结果打成了持久战,又从持久战打成了疲劳战。
从战果上看,俄罗斯是占据上风的,毕竟乌东四州包括大部分领土以及克里米亚已经被俄罗斯实际控制,乌克兰屡次反攻,最终都是大败而回。


但俄罗斯也不光彩,虽然乌克兰有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支持。美国为首的北约为什么敢支持乌克兰,而且武器越来越先进,就是看准了俄罗斯的拉垮。
俄罗斯拉垮在哪?我认为主要是工业产能上的拉垮。虽然战前我们都知道俄罗斯有一流的武器,但 数量 毕竟有限。搞到最后,俄罗斯还不得不求助于三叔朝鲜。
这就好比两人决斗,最开始俄罗斯有一把枪,但子弹打完之后,双方就变成了打王八拳,实际上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已经不具备打持久战的能力。
俄罗斯从苏联继承了 280 万兵力规模的庞大军队,并很快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裁军之路: 1992 年裁了 22 万人, 1993 年裁了 30 万, 1994 年裁了 40 万, 1995 年裁了 20 万, 1996 年裁了 20 万, 1999 年前,又裁了 30 万……
总之,俄罗斯五次三番的裁军,把三军的总规模压缩到了 100 万人。其中俄罗斯陆军,在 2013 年竟然压缩到了可怜的 28 万人,却要守卫 1700 万平方千米的国土。
我们也可以看出俄罗斯的思路,最开始想打速决战的,一开始精锐尽出,又是高精度导弹直取乌克兰军要地,又是神兵天降快速反应部队直奔乌克兰首都基辅。
结果乌克兰顶住了速决战。为什么?因为所谓的精锐尽出其实也就是十几万人(不到 20 万人)。这个兵力看似不多,竟然已经占据了俄罗斯现役陆军的一大半。
最初我们还能看到俄罗斯先进的精确制导武器,两三个月后我们就看不到了。最初以为是俄罗斯克制,后来发现的确是没有存货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