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你已经被外星人的纳米机器人控制了,包括思维。
-
几核广播说,雾霾就是非典型超长 dlc。
-
你难道以为现在的你还是你自己吗?
——科幻迷是这样对话的,只有同类人才能领会的可爱。
长期以来,爱好科幻的青年所在的都是一个亚文化小圈子。就像那个曾经在娘子关水电站上班的工程师刘慈欣一样,妻子、孩子不知道他平时在写些什么。大刘没灵感的时候,就跑到楼顶上仰望天空,那里有他的平行世界。
然而,回望过去二十年,「科幻」在中国大众层面激起的浪花,似乎只有属于刘慈欣、郝景芳的,那两个陆续来自雨果奖的好消息。科幻电影仍旧是好莱坞的,《太空漫游》系列来自 20 世纪 60 年代的西方。
所以是哪里出了问题?中国科幻出现的时间不算晚,从最早将国外优秀科幻作品引进国内的梁启超、鲁迅开始,这条路已断断续续地走了一个世纪之久。
「中国科幻行业其实不缺好故事」。
王晋康的《天火》、《七重外壳》,韩松的《红色海洋》、《宇宙墓碑》,何夕的《六道众生》、《光恋》,刘慈欣的《乡村教师》、《球状闪电》。如果你熟悉科幻,一定对这所谓业界「四大天王」耳熟能详。作为新一批的科幻中坚力量,还有后来者吴岩、郑军、郝景芳、江波、陈楸帆、宝树……用竺灿文化副总裁严蓬的话讲,「上百篇非常出色的作品是肯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