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久,他又调回崇义县政府任办公室副主任,上升势头越发迅猛。
1992年,30岁的肖毅提拔为副县长后,开始在赣州的多个县不断调动,职务几乎每年都会调整。
从常务副县长到县委副书记,他几乎将县委主要职位都干了一遍。
直到1996年,34岁的他升任瑞金市(县级市)市长。
2
客观说,肖毅仕途如此之顺,自然离不开关系,但他也确实有能力。
无论在哪,他都善于和上下级处好关系,态度诚恳谦虚,深得好评。
平时,他还喜欢与旧时同学相聚,谈古论今,毫无架子。
工作中的他更是勤勤恳恳,博得清廉爱民的风评。
可以说,正是上有人照顾,下无人反对,才使得他年纪轻轻,却一路官运亨通。
但是,升任瑞金市(县级市)市长后。
肖毅渐渐有了官架子,与昔日的朋友同学也开始疏远。
可他应对起上层关系却格外八面玲珑,四处结缘。
瑞金是革命老区,无论京城还是省里都有不少老干部和家属。
肖毅也深知这点,借着自己是全国人大代表身份,每年开会前,他都会去领导视察过的群众家中嘘寒问暖,说自己马上去北京了,有什么话要带给领导吗?
到了北京后,他又带着老乡准备的土特产与书信去拜见领导。
一来二去就更博得“亲民”的形象,位置坐得更为牢靠。
从1996年6月至2006年11月,肖毅在该市主政10年有余,其中历任代市长、市长、市委书记。
在此期间,除了不断扮演“亲民”的人设,他还经常举办不同形式的正能量活动,希望彰显自己的权威感。
只是有时戏演过头了,反而成为了不少人的笑柄。
某次,瑞金全市机关搞了一次领导干部家属“廉内助”评选,最后却是肖毅的夫人得票第一,此事让所有官员无不会心一笑。
好在这些小事无伤大雅,也不影响他继续进步。
2003年,41岁的肖毅晋升赣州市副市长,成为当时赣州最年轻的厅级干部。
正当新官上任,志得意满时,他却遭遇了一次小小的危机。
此时,原江西省委常委、省委农工部部长潘逸阳空降赣州,担任赣州市委书记。
由于肖毅升任赣州副市长后依然兼任瑞金市委书记,潘逸阳也深知其能力,担心会成为自己的强劲对手,心生警惕。
到任不久的一次市委会上,潘逸阳便有意敲打肖毅,说两头兼顾不好开展工作,想让其放弃瑞金市委书记一职。
肖毅虽然有背景,但潘逸阳同样是前途无量的“政治新星”,而且作风强硬,被他敲打了,日子自然不好受。
于是,肖毅便悄悄走了上层关系,私下屡次向潘逸阳示好,表示顺服。
不久,两人的关系缓和,肖毅化危为机。
当然,在官场仅凭几句好话很难分辨对方是不是“真朋友”。
肖毅很清楚潘逸阳旁敲侧击希望自己让出瑞金市委书记,是因为他有朋友希望染指瑞金的矿产生意。
瑞金的稀土资源丰富,也一直是江西重要的矿产城市。
潘逸阳便有意无意向肖毅提出,自己有朋友想开发瑞金的稀土产业。
肖毅心领神会,大开方便之门,事情办得令潘逸阳很满意,并将其提拔到赣州市委常委职位。
3
2006年,肖毅离开赣州,担任江西省政府驻京办副主任,半年后即扶正为主任。
之所以离开赣州,一说是肖毅自己深知只要潘逸阳在位,自己无论与其关系多好,也始终会被其压制,彼此只是利用和被利用关系罢了。
另一种说法是,这正是肖毅为人的精明之处。
他知道驻京办天天与在京的“江西老表”们打交道,其中人脉绝非在赣州能比,经营得好了,算是“曲线救国”。
因此,去江西省政府驻京办时,肖毅是笑嘻嘻走的。
来到驻京办后,肖毅长袖善舞的能力越发出众。
除了经常去江西籍的领导家中嘘寒问暖,他还对家乡赣州发展极为关心。
他曾利用驻京办的人脉,组织了一大批在京企业家去赣州考察。
只是当时潘逸阳已经调走,接任的史文清原本安排接待,却因临时有急事不得不离开。一把手不在,场面就有些尴尬,多亏肖毅多方协调,才让宾主双方满意而归。
调走后的潘逸阳也没忘记肖毅,他那时已调任内蒙古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在视察内蒙古驻京办时对肖毅称赞有加,说他协调能力强,让内蒙古的同志可以去江西驻京办学习经验。
肖毅也确实值得学习,因为他特意安排江西驻京办上了央视一套,介绍江西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