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阶九段主要由“读者能力概况”、“读者阅读素养目标”和“读物特征描述”三个部分组成。
“读者能力概况”关注本阶段读者的年龄特点、兴趣、学习特征等;
“读者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具体描述该阶段读者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的发展目标;
“读物特征描述”从读者特点和能力水平出发,推荐了相应的读物。
三者互为补充,一方面对读者进行准确定位,另一方面使他们能够挑选到合适的读物,其目标都是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
“英语阅读素养”是紧跟英语教学的时代新要求,对英语阅读提出的新概念。我们以往所说的“阅读能力”的考察和应用范围越来越有限。随着外语教学的不断探索和改进,外语学习者的外语阅读习惯和外语阅读体验在阅读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正是因此,传统的阅读能力概念正在逐渐被“阅读素养”这一新的概念所取代。
为什么说“阅读素养”的概念比“阅读能力”更厚重呢?这要从“阅读素养”的内涵说起。“标准”把我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目标概括成“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两大方面,6个维度共20个要素。
首先,素养对阅读能力的阐释较之传统概念更为丰富
,它把解码能力、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和文化意识四个方面都纳入“阅读能力”的范畴。
其次,阅读素养概念提出了传统阅读能力没有涵盖的一方面内涵——阅读品格。
正如前文所说,阅读品格包含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阅读习惯结合当下中小学生教学中的要求,从阅读行为、阅读频率和阅读量三个方面对学生的阅读给出合理建议;阅读体验则强调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的情感成果,包括阅读态度、阅读兴趣和自我评估三个要素。
科学的标准是个好东西,难道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制定相关的中小学英语学习标准吗?这么说可就冤枉相关教育部门了。其实,我们早就有《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7)及《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两个标准,其中明确规定了各个级别的学生应达到的阅读量、阅读理解水平和相关阅读策略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