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科学
《科学美国人》独家授权中文版—《环球科学》杂志—www.huanqiukexue.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科学

如何让盲童摸出香蕉的气味?我们开发了这种墨水|宋延林

环球科学  · 公众号  · 科学  · 2025-05-21 22:2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 /


我们十几年前开始做纳米绿色印刷的时候就立下一个目标, 希望能够控制每一个墨滴精确地成型,做世界上“最小的点”“最细的线”“最薄的面”

“点、线、面”是印刷一个图形最基本的单元,我们希望把老祖宗留下的印刷术再次做到世界上最高的精度。但是要实现这个梦想,其实从技术上、从科学上都有非常大的挑战。


咖啡环效应Coffee ring effect


比如说,想把墨点做小,我们就遇到一个科学上非常常见的难题,叫 咖啡环效应 。一滴咖啡在固体表面,它在干燥过程中会扩散,最后形成一个边缘厚中间薄的不均匀斑点。这个问题表面物理化学家已经研究了很多年,但是没有根本上得到解决。

液滴扩散控制:最小的点


那如果想精确地控制一个墨点的形状,就必须解决这个难题,我们有几位博士生同学前赴后继、专注研究液滴干燥过程中咖啡环效应的解决。最后我们突破了这一点,做到了我们说的世界上最小的点。

这不仅在尺寸上有非常大的提高,从原来的微米尺度推进到纳米尺度,也就是比原来的精度提高了1000倍;而且甚至可以精确地控制每一个墨滴里边纳米颗粒的个数,1、2、3、4、5、6……这都是肉眼看不到的。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咖啡环效应,而且保证每一个墨点是在高精度下均匀一致的。


瑞利失稳效应Rayleigh instability


第二个难题就是怎么样做世界上最细的线。这又遇到一个科学难题,叫 瑞利不稳定性 。瑞利是个非常伟大的科学家,得过诺贝尔物理奖。


通常大家认为两个墨滴融合形成一条直线的时候,如果你拿放大镜去看,实际上它是形成这种类似于哑铃形或者波浪线的。这是之前印刷界的常态,要实现高精度的、特别是到纳米尺度的印刷,我们就必须抑制瑞利失稳这种现象。


液滴融合控制:最细的线


又是几位博士生同学把这种非常基础的问题从根本上、原理上实现了突破,最后我们做到了世界上最细的线,就像上面图片里边由单纳米颗粒、双纳米颗粒形成的线,并且我们给出了相应的公式。


马拉格尼效应Marangoni effect


第三个就是怎么样做最薄的面。这里边又涉及到一个非常基础的科学问题,叫 马拉格尼效应 。在溶液干燥过程中,固体的物质怎么迁移、怎么沉积,我们也是从基础的理论出发,对它的规律深入地认识,能够随心所欲去精确控制它的成型。


最薄的面


点、线、面这些基础问题突破后,我们就把传统的印刷术从原来的微米尺度推进到纳米尺度,也就是比原来印刷术的精度提高了1000倍。正好赶上当时3D打印的热潮,所以我们又把这个目标定为 “怎么样做世界上最高精度的体”



之前大家都认为,打印的墨滴一旦脱离打印机的喷孔就失去了控制。就像上面这个图片,几乎没有两个墨滴能形成完全一样形貌的立体结构。就像达芬奇画不出两个一样的鸡蛋,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上每一个墨滴落在固体表面它最后的形状都是不一样的。



那我们怎么研究呢?我们研究墨滴在不同基材表面、在成型过程中怎样能够精确控制,专业上叫控制气固液三相线动态移动的问题。深入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就让我们能够超越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难题。

三维结构控制


我们通过对液体干燥过程中它的动态行为的精确控制进行深入研究,保证每一个墨滴在干燥过程中它的大小、尺寸、形貌,甚至取向都可以精确一致。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有理论、有实验的过程。最终结果就是我们点、线、面、体都做到了世界上最高的精度,甚至是超越了几个数量级。这就给打印各种各样精确的立体形貌奠定了一个基础。

左: 冲压出的盲文

右: 我们打印的微凸起结构


我们能够精确控制每一个墨滴的成型,最后形成我们想要的各种盲文字点,那么它的效果比原来冲压的这种盲文就有非常大的优势。一个是非常圆润,再也不怕把手给割破了,而且再也不怕摸平了。


从科研到打印出第一本书
已完成:50% / / /// ////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