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方人物周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南方人物周刊

你真的知道琼瑶式“尊严死”在说什么吗?

南方人物周刊  · 公众号  · 人物  · 2017-03-21 20:0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她的担忧绝非多虑。2016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复旦大学克卿书院发布《生命教育、优生优死现状与观念调查报告》,面对“当面对家属处于弥留之际的情况时”如何选择这个问题,超过三成受访者表示选择“积极治疗(如同意插管、呼吸机等)”。“无法眼睁睁看着爱的人离开”,是决不放弃的理由之一。

在大陆,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家属决定病人命运。通常,他们会选择治疗。即使危重病人本身有“放弃积极治疗”的意愿,子女也不敢轻易答应。“孝”和脸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若千斤,晚辈砸进全部积蓄,也要尽力为长辈续命。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病区候诊的病人和家属  图/杨昶

黄坚的父亲是个老党员,离世时近97岁。“他一辈子没有住过医院,在ICU治疗疼痛难受,四肢被长时间捆在床上(医护怕他拔掉管线),护士帮助翻身一天只有几次,亲人的探望每天只有半个小时,这些都让他的精神状态处于紧张和恐惧,见面时会绝望地叫喊:'我犯了什么错误,把我绑在这里!''我要回家。'”黄坚眼睁睁看着老人在无助中离开。

先进的医疗技术固然可以延长人的生命,但是丧失了尊严与自由,何尝不是种折磨。亲身体验这种痛苦的是病人,意愿最难得以执行的也是病人。黄坚赞同以老人不痛苦为最终目的,然而他没有顶住来自两方面的压力:父亲所在机关老干部局送医院的催促,和自己不忍看到父亲昏饿而去。

琼瑶在《今周刊》读到一篇名为《预约自己的美好告别》的文章,这为她提供了一条重要讯息:《病人自主权利法》在台湾立法通过。自2019年1月6日开始,台湾病人就可以自己决定如何死亡。该法还规定,发生永久植物人、极重度失智等五种状况的患者,经医疗评估确认病情无法恢复,医师可依病人预立意愿,终止、撤除、不进行维持生命的治疗或灌食。


身心和物质的巨大消耗

早在2005年5月,台湾地区就通过了《安宁缓和医疗条例》,允许患者在疾病终末期拒绝心肺复苏术。

所谓安宁疗护或缓和医疗,是上世纪中叶才诞生的概念,为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倡。它包括三条原则:重视生命并承认死亡是一种正常过程;既不加速也不延后死亡;提供解除临终痛苦和不适的办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