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曹立云说:“小捷很懂事的,在学校特意很少喝水,为的就是少上厕所。他爸爸就在学校旁边上班,每天中午也会到学校来看他。班上孩子也都很好,一二年级时我不敢让他们帮忙,怕摔着小捷,但年级增高了孩子们也都长大了、有力气了,都主动来帮忙。”
从教学楼一楼到四楼,一共63级台阶,明德小学的老师曹立云再熟悉不过,闭着眼睛都能轻松上下。因为整整6年,每逢音乐课,他都要抱起小捷,从这里上下。
一般来说,学校里教室安排每年一变,明德小学也是如此。但为了小捷,学校破例了:从一(3)班到六(3)班,整个六年里这个班始终在一楼的教室。因为这个教室离厕所也就五六米距离,小捷爸爸的电瓶三轮车也能方便地进出学校,开到教室门口。
班级教室可以6年不变,但专用教室没法挪,比如上音乐课、美术课等,必须到其他教学楼去。“曹老师,这节课我们去专用教室!”“好的,马上来。”这是曹立云和班里学生每天都会有的对话。那时,班级要上科学、美术、信息课了,学生就来叫曹老师送小捷过去。
轻轻地转过椅子,小心翼翼地把小捷的双脚分开,蹲下身,把小捷的手搭到自己肩上,紧紧地抱着,吃力地站起来,又一下一下地把孩子挪正,直到小捷紧紧地靠到肩上,他们才会一起上楼。
曹立云抱着全身瘫软的孩子,脚步声并不清脆;不高的曹立云已经被身上渐渐长大的孩子挡住了视线,生怕踩错了台阶,他就数数:1,2,3……10,1,2,3……11。这是给自己鼓劲的号子,这是师生们熟悉的声音,这是教学楼的台阶数——向北10个台阶,然后转个向,向南又是11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