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etterRead
有理、有趣、有用的英文读物推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BetterRead

湖海搏击炼成超级学霸:竞赛生的抗压法则

BetterRead  · 公众号  · 英语  · 2025-03-12 12:0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雅礼中学毕业的李懿宸,获得第40届全国物理竞赛银牌,强基破格上海交通大学。

他曾经在 一篇公号文章 里回忆,自己第一次参加复赛就折戟。满分 320,他考了 41。相较而言,跟他一起开始竞赛学习的初中同学钟某笔试成绩 166,是他分数的四倍。这之后,虽然坚持参加竞赛,但是当李懿宸目送同学陆续被保送到名校,他也陷入了茫然无措。

“我对自己说,一开始跟你差不多的,保走了;跟你一起考砸的,也保走了;不一定比你强的,拿到了清华北大的签约;而你,什么都没有,除了一张没什么用的省二证书。清华的攀登计划,你过不了初审;北大的卓越计划,也没你的份;夏令营不邀请你;甚至唯一的机会你也考砸了。你还有什么呢?”

同为雅礼中学的竞赛生谭景仁也在 分享经验 时感叹:“比你‘卷’的不一定比你强,比你颓的更不一定比你弱”。他说,在竞赛学习这种大学式、专业化的学习模式中,可以说是高手如云,自己很难准确判断周围的人到底有多强。

竞赛生压力的另一个来源是平衡其他科目和竞赛学习。

竞赛获奖毕竟是少数人。大多数人还是要备战高考。即便现在强基计划等招生方式对竞赛生有利,但是强基计划也是要看高考成绩的。

江弈成高中毕业于成都市第七中学,2020年第37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数理基科班。

他在分享经验时说,如果要竞赛和高考两者兼顾,那么名次下滑是很正常的。他第一次月考只考了129名,“而但凡和我熟的人都考得比我好。”

湖海搏击,带来的不仅仅是钻研学科的自由,也不仅仅摆脱低效重复性作业的痛快,而是巨大的压力、痛苦以及自我怀疑。

怎么办?

如果是家长的答案,那一定是——撤!

在家长看来,所有的失利只有一个原因——缺乏天赋。

无论是平时学习成绩下降,还是比赛失利,还是学业压力太大导致情绪不稳,家长都认为是智商不够。既然是智商不够这种先天因素,那么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放弃。

但孩子不答应啊。很多竞赛生不会轻易放弃。他们或者复盘,或者想别的招,或者凭着一腔热情倔强坚持到底。即便最后放弃了,也不会仅仅归因于天赋。他们是如何应对挑战的?

看到风险与红利

江四喜认为,对于竞赛这件事,必须要同时看到风险与红利。关键是注重风险的管控。

比如,竞赛生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投入时间少了,其考试成绩必然会有所下降。不可能像家长、学校以及其他科目任课老师期望的那样,竞赛、综合两不误,做到100%的平衡。

江四喜在其书中回忆,在他担任竞赛班的班主任期间,学校对竞赛班的考核与对其他班级一样,强调各类考试的目标。由于竞赛班总是难以达标,他在和教学质量分析相关的大会小会上都会遭遇校领导的批评。“以至于一到开会我就有一种要被批斗的感觉。”

但事实上,最终班级的高考与升学结果超出预料地好。江四喜回忆说,在自己十多年竞赛班的班主任生涯中,“我所带的班内从高竞赛中落下的学生最终参加高考取得的成绩在年级的排位都比其进校时都成绩在年级的排位要高。”

江四喜的建议是对竞赛班的评价偏重于结果评价,而非一般班级那样做过程评价。即弱化日常考试排名,重点关注最终竞赛成绩与高考结果。

江四喜是凭数据和经验说话,所以有底气。但是他更多是从团队的层面上来谈成功,并不能保证个人的成功。

每个家庭和学生既没有这样的数据,也没有过往经验可循。高考对他们来说几乎是一次性不可逆的。那么当他们遭遇挫折时,如何逆袭呢?

专注自己的学习

办法很简单,就是不要多想,脚踏实地专注自己的学习。

考试出错了,就是去分析试卷,整理错题。错题解决不了,就去请教老师和同学。再搞不懂,就重新去看书。

前文提到的晏梓瀚在参加第二次化学竞赛初赛时, 进入省队去参加决赛抱有很大期待。然而,第37届竞赛进行了改革,初赛的命题风格、题目难度、深度、题量都和以往大相径庭。 最终他只取得了全省30多名的成绩。

他在 一篇文章 里分享了自己的解压方式,除了教练的开解, 也会努力让自己忙碌起来, 包括 手学习决赛的一些内容,阅读更加高阶的书籍 ,“ 尽可能别把注意力放在失利的结果上,慢慢缓过这个劲儿“。

杭州二中毕业的李忆唐也是如此。

在某次比赛前,她由于害怕考试一再拒绝参赛,最后成绩也不如意。这个时候她意识到自己的心态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在 杭州二中的一篇公号文章 中,李忆唐说其当时的心情:“我发现自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