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个头部产品都是如此,何况其他?
从今年3月以来,在私下交流中,也有越来越多举办在线付费讲座的平台运营方与讲者对我表示过:
趋势上来看,用户报名后准时过来上课的越来越少了。
2.
在许多人眼中,用户对于“知识付费”产品的热情开始消减,背后的一大原因,是越来越多的“知识付费”产品泛滥,以及大量“知识付费”产品的良莠不齐。
4月中旬,在知乎面向知乎部分知乎Live优秀讲者举办的一场闭门聚会上,我第一次从一位Live讲者口中听到了这样的观点和说法——
“所谓知识付费,说白了,就是一部分'坏逼骗傻逼'的游戏!”
在那场聚会中,我听到最多的吐槽和反馈,就是一群知乎Live讲者们在吐槽现在Live的水化,大家一致的认知都是:Live上的水货内容实在太多了,甚至有人拿着某些其他优秀答主的高赞回答出来又讲了一遍,都能开场Live,还能获得几百个报名。
显然,这并不是讲者们孤立的感受。知乎站内还有一个“你在知乎上听过哪些坑爹的Live”的问题,关注者和回答者均众多,下面的吐槽,一个比一个热烈。
同时,在知乎,你也可以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把“购买知识付费产品”称为是“交智商税”。
在当下市场中充斥着诸多“知识付费”产品的同时,它们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这似乎成为了一个困扰着不少人的问题。
我们在三节课的某位同事,为知识付费产品的狂热拥趸,近半年内购买了超过50个“知识付费”产品。
恰逢我在写作本文,某日我认真的问起她:“你觉得这些“知识付费”产品最终给你带来了什么价值”的时候,她想了一阵,答:好像有点说不上来。
甚至是,不止是用户,就连一部分“知识付费”产品的出品人,也会对此感到困扰。
一位知乎Live讲者曾经对我表达过这样的感受:做了这么多场Live,其实有时候回头想想,我讲的这些到底对用户有价值吗?我带给他们的价值是什么呢?好像我也并不那么确定。
然而,与此相对的是,仍然还有大量自媒体、知识网红们对于“知识付费”充满憧憬,想要一试究竟。
在一个月前,我参加的一次有关于“内容付费”的闭门活动中,与会者几乎全部都是微信公号粉丝5W-近百万的大V们,在那次活动中,我被人问到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
我这样的情况,是否适合做知识付费产品?
”
也同样是在那场活动中,新榜CEO徐达内公开表达了一个担忧:这一轮“知识付费”,会不会在今年下半年开始演变为某种“劣币驱逐良币”式的状况?
3.
于是,我们在“知识付费”领域中,正在看到这样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