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沧浪之水》的主人公池大为,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医药学研究生。
那个学历稀缺的年代,池大为这样的人才,一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省卫生厅。
没想到,刚上班的第一天,他就被职场打了脸。
当池大为志气昂扬,自信满满来报到时,接待他的同志,连眼皮都没抬,只顾着埋头继续工作。
池大为特意指了指报道单上“医学硕士”四个字,对方只是怼了他一句:“你没看到我在给马厅长写材料?马厅长的事重要呢,还是你的事重要?”
白白浪费一个上午,池大为无功而返。
谁知,等他下午再去时,对方却一反常态,又招呼他喝水,又嘘寒问暖,唰唰两下就帮他办好了手续。
原来,对方已经听闻,池大为是马厅长点名要留的人。
行政科科长亲自带着池大为去宿舍,甚至还为他提行李,这让池大为受宠若惊。
可是,当池大为在聊天中无意说道,自己只是和马厅长有一面之缘,并无其他关系后,科长热情立刻锐减,并借口有其他事,匆匆离开。
徒留池大为一人愣在原地。
书中有句话说得好:
“说是人人平等,那是安慰小人物的神话,一个温柔的骗局。一个人必须依据实力与他人对话,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对上谄媚、对下傲踞,利聚而来、利尽则散,都是人之常情,所以才有了“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身在职场上,别人对你的态度,取决于你的价值。
别对人性有什么过高的幻想,想要得到尊重与善待,先掂量一下自己。
刚工作时,池大为一直秉持着知识分子的傲骨,坚守道德原则,对职场的很多规则都看不惯。
比如,他看不惯丁小槐给领导端茶倒水,觉得那是“狗腿子”的行为;
他听到同事拍马屁就起鸡皮疙瘩,不愿意参与他们的应酬;
他看到领导大手一挥就批了两台进口车,厅里人连起草文件都要住宾馆,觉得太过浪费。
在一次会上,当马厅长让大家畅所欲言时,池大为像个愣头青一样,痛诉单位人浮于事、公款私用现象,还当着领导的面,把账挨个细算了一遍。
马厅长表面肯定他,还说:“真理越辩越明。”
可没多久,迟大为就从厅里重点培养对象,沦为中医学会的档案管理员。
从此,他的年终奖垫底,分房名单永远在最后,连孩子进单位幼儿园都得看门卫脸色。
这一幕,多少人似曾相识?
初入职场时,很多人就如池大为一样。
开会时,大家都在点头,有人偏要跳出来提意见;讨论问题时,别人都在捧场,有人非得当场指出问题。
看似“敢言直谏”,敢说真话,表达自己想法,不做阿谀奉承之辈,实际上却伤害了别人的面子和利益。
正如书中池大为的精神导师晏之鹤说的那样:
“
人间真实从来不从原则出发,利害才是真的,原则只是一种装饰,一种说法。
”
你把理想原则当作铠甲,却不知,在现实的战场上,这不过是件千疮百孔的孔乙己长衫。
一个人的棱角若磨不平,走到哪儿,都会硌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