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扑克投资家
扑克财经旗下品牌,实体产业和金融领域第一新媒体平台。专注于挖掘行业、公司、人物等深层次内容,同时关注金融领域、企业相关的业务实操,服务于实体产业和金融人群,专为变革者打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扑克投资家

“征服印度”,一共需几步?

扑克投资家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7-27 20:0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其中,金立、联想等品牌发力较早。从2007年开始,金立就开始给印度品牌代工,并成为Micromax的最大代工商。2012年,金立集团总裁卢伟冰决定寻找代理商合作,以独立品牌切入智能手机市场。


因为发现当地人偏爱金色外观、金属材质的手机,金立多款旗舰机都换上了“土豪金”的铝合金外壳。果然,金立手机在印度的婚庆市场大受欢迎,新郎家很喜欢这种“金闪闪”的嫁妆。2014年,金立全年在印度总共销售了400万台手机。


“土豪金”款的金立手机


另一个手机巨头联想,也在几乎同一时间将智能手机业务引入印度。而到2014年联想收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之后,更开始在印度大规模布局,双品牌战略正式上线:用Lenovo专攻中低端,Motorola主攻高端市场。


作为全球知名的电脑生产商,联想过去早已在印度构建了成熟的销售网络,令其智能手机的推广销售具有独特优势。2015年二季度,联想在印度共售出了170万台智能手机,占有率达7%,成为山寨机时代后第一个进入印度市场前五的中国品牌。


而不久前在中国市场完成逆袭的“蓝绿两军”(即蓝色的vivo与绿色的oppo),也在2014年高调登陆印度。针对热衷自拍的印度消费者,蓝绿双军都推出“自拍专用”摄像头。vivo甚至还专门发明了“月光自拍”的新技术概念(Moonlight Camera for Perfect Selfie,提高在光线暗时的自拍效果),以满足那些在夜晚仍热衷于记录自己笑容的客户的需求。


在熟悉印度人的口味后,oppo更决定将公司宣传口号改为“照相手机”(Camera Phone)。这种直接了当的标语为oppo带来了很高的关注度。看到此招奏效,很快,vivo将宣传语改成“照相和音乐手机”,金立则改成“照相和续航手机”。


印度明星用oppo手机自拍


在印度长期推广中国手机的Mr.Ku告诉我:“除了高端用户偏爱三星与苹果,印度消费者对手机品牌几乎没有忠诚度。所以集中登陆印度的各大中国品牌在印度进展很快。那两年,中国手机厂商对印度报关出口明显增长,量值均有一倍左右的增幅。同时,出口平均价格也有明显的提升,从2013年的44美元提升到了2015年的77美元。”


得益于良好的品牌形象,以及对印度消费者喜好的准确把握,中国军团一路高歌猛进。2015年,中国手机在印度市场占有率从几年前的4%迅速蹿升到15%至20%。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已呈现出印度本土品牌、韩国品牌和中国品牌三足鼎立的态势。


总攻期:火力全开,各显神通(2015至今)


在印度市场站稳脚跟,摸清底细后,中国手机厂商终于火力全开,“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下子,可是排山倒海的力量。


2014年7月,小米进入印度市场,将线上抢购模式引入了这片热土。印度有数量庞大的年轻中产阶级,其中不少人是技术从业者,这个消费群体对于网上购物并不陌生。所以小米选择了以线上渠道作为主要销售方式,以求能低成本、高效率的切入印度市场。很快,小米就覆盖了Flipkart、Snapdeal和印度亚马逊这三家印度主要电商渠道。


超高的性价比令小米的名声迅速在印度的年轻人群体中传播开来。红米1S,售价约100美元,是最早在印度销售的小米产品之一,虽然售价和印度本土品牌Micromax相差不多,但是性能配置却全面碾压后者。这款手机在印度首发取得了在3.4秒内售罄4万部的优异成绩。


当2015年,雷总来到印度发布小米4i时,印度已经有数以百万计的“米粉”翘首以待了。之后,小米又密集地推出了几款手机,在印度都掀起了抢购狂潮,巨大的访问流量曾一度造成印度亚马逊网站瘫痪。


“有了小米,还要苹果做甚!”(Why buy Apple when we have Xiaomi.)一个印度的大学生这样对我说。(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雷总似乎并不满足于产品一时的热销,对于印度这个仅次于中国的大市场,他很重视做长远的规划。作为外来品牌,小米在印度的热度能否长久,关键在于能否与印度人建立起情感联系。在这一方面,雷总可谓下足了功夫。


“我们希望能成为一家印度公司。”雷军直白地对印度当地一家报纸表示。之后,套路满满的小米迅速在班加罗尔设立了印度总部,开发本地MIUI操作系统,搭建米粉官方论坛。今年5月,印度首个“小米之家”专卖店在班加罗尔开张。当天,就有超过1万名米粉光顾,累计消费超过5000万卢比,相当于500多万元人民币,可谓购买力惊人。


小米印度的公关团队也没闲着。今年初,雷军获得了印度总理莫迪的接见,并与印度信息部长和财政部长兼国防部长先后会晤。小米的业务扩展俨然已将上升到了印度国家战略的层面。今年第一季度,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小米已经以14%的占有率拿下仅次于三星的第二名。



而处在第三和第五位的vivo和oppo,如今则合计占有约20%的市场份额。这两家公司采用了另一套“组合拳”,也取得了成功。为了迅速令印度消费者熟悉、亲近本品牌,oppo请了宝莱坞当红女明星Deepika Padukone来为自己代言,vivo则豪掷2亿人民币(3000万美金)抢到了2016年和2017年印度板球超级联赛的手机冠名。这几年,蓝绿两军火力全开,在报纸、广告牌上花了大价钱购买大版面做宣传,努力营造品牌的高端形象,以求在销售时获得更高的品牌溢价。



除了广告的“高空轰炸”,蓝绿两军在地面上的“密集拦截”也很有一套。通过复制国内的“小镇战略”,两个公司在印开设了大量实体销售点和服务中心。到今年,vivo手机已进驻印度33个邦的200余座城市,建立了一个拥有7000名员工和10000个零售商的业务体系。


为了提高效率,vivo在当地市场将财务管理调整得更为灵活,允许员工带着财务签完字的空白支票去谈广告位,拿到支票的人兑票前只需要打电话给vivo公司进行确认,钱很快就会到账。蓝绿两军对零售门店广告牌的执着,甚至改变了印度街巷景观,印度的许多电子街都已经变成了一片蓝色(或者绿色)的海洋。


印度街头林立的中国手机门店


结果,两年之内,在以小米、联想、oppo、vivo为代表的中国军团的冲击之下。印度品牌基本出局。印度本地手机厂商Micromax和Lava等节节败退,不少厂商已经关门。而曾经风光一时的来自台湾的HTC也受到严重冲击,目前到了退出印度市场的边缘。


Mr.Ku向我这样解释印度品牌的衰败:“印度手机企业更多是贸易企业,他们从设计到制造,全都外包给中国企业。但是,他们所找的代工企业,在技术和工艺上来讲,大多属于二流,和oppo、小米等有很大的差距。在过去的功能机时代,印度品牌尚能在本土吃得开。进入智能机时代后,它们的劣势当然暴露无遗啦。”


展 望


到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品牌手机已在印度市场占有率过半,这既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同时更应该是一个新战略目标的开始。


近两年,因为看好印度市场的增长空间,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降低关税成本,加快供货速度,越来越多的中国厂商选择在印度本土开办工厂。比如小米,通过与富士康合作,已经从2015年开始在印度生产手机。如今,小米在印度市场售出的智能手机中,95%为当地生产。


oppo差不多与vivo同时在印度建厂。oppo选址新德里的卫星城市诺伊达,每个月生产160万台手机。接下来三年时间里,oppo打算在印度将产能扩增到5000万台,辅射伊朗、伊拉克等更西部国家。另外,联想、金立等公司也都已经在印度开厂。


联想在南部城市金奈的手机工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