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
5月20日六家国有银行及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后,5月21日,平安、浦发、中信、兴业、民生、广发、华夏七家银行跟进下调存款利率,下调幅度为5~25个基点。调整后,六家股份制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为0.05%,定期整存整取三个月至五年期利率也有不同幅度下调。此前,九家股份行已下调整存整取挂牌利率,最高降幅25个基点,有银行个别期限降幅达40基点。(《每日经济新闻》)
小米
YU7发布!雷军:19.9万元不可能
5月22日,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宣布,小米YU7正式发布,定位“豪华高性能SUV”。小米YU7共有三个版本——单电机后驱的小米YU7,双电机四驱的小米YU7 Pro和最高性能的小米YU7 Max,标准版续航达835公里。小米汽车公布了三款配色产品图,分别是宝石绿、钛金属色、熔岩橙。
雷军在发布会上还透露,将有另外五款配色在未来的发布会上公布。谈到定价,雷军表示,有网友提到
19.9万元,“这是不可能的,对标Model Y的配置,卖到三十几万差不多”。他说,小米YU7将于今年7月正式上市,届时将公布售价。(红星新闻)
雷军:造芯片过程很艰难,四年多花了
135亿
5约22日,
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
CEO雷军微博发文:我们这次发布大芯片,不少人觉得很突然,甚至觉得做大芯片好像很“容易”。只是因为我们一直没有对外讲过,大家不了解。我们默默干了四年多,花了135亿,等到O1量产后才披露的。其实,这个过程还是非常艰难……(同花顺财经)
快手内部人士:没有强制要求全员刷视频,也不和绩效挂钩
据澎湃新闻,近日,社交媒体上有快手员工称,快手要求其商业化、产品、运营等多个部门员工每日使用快手
App刷满1小时短视频,还需要将使用记录抄送主管,引发舆论热议,被网友戏称为 “带薪刷视频”。
5月22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快手内部人士获悉,此事并不属实,快手一直倡导员工多使用和体验产品,但并未强制要求商业化等部门,更没有强制要求全员刷视频。另外,也没有强制有一小时的时长要求,更没有与绩效挂钩。
微信否认朋友圈广告盗用好友身份
近日,有关微信盗用好友头像和昵称对朋友圈广告进行评论的传闻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5月22日,腾讯微信事业群员工客村小蒋通过微博公开回应,明确表示“微信没有这样的能力,也绝不会采取此类行为”。
这一争议源于一款名为
“折螺丝”的小游戏所投放的朋友圈广告,不少用户纷纷在评论区进行复制评论或二次创作。然而,有用户发现,自己看到朋友圈广告下有好友的评论,但询问好友时,对方却坚称并未进行过评论,进而怀疑微信盗用了好友信息来营造互动效果。据“客村小蒋”所述,这些评论均来自用户真实操作,只是部分用户时间久了忘记了自己的评论行为。(界面新闻)
曝王自如将回归博主身份
近日,有博主爆料称王自如在离职格力电器后,计划回归数码博主的身份。此传闻也引发较多关注,同时,大家也在探讨一个问题,在当前数码博主
“十分卷”的背景下,王自如还能否重新成为顶流博主。(三言科技)
中东资本出手,高合汽车要复活了?
据
21财经5月22日报道,知情人表示,高合盐城工厂启动了复工环评,用于生产原车型,维持15万产能不变。并且,高合正在向付了定金但没提车的用户退钱。高合汽车有黎巴嫩资本进入,也正式进入复工倒计时中。高合汽车已完成工商信息变更。
天眼查App显示,5月22日,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Jihad Mohammad,注册资本约1.43亿美元,由EV Electra Ltd.和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分别为69.8%和30.2%,前者出资1亿美元,认缴出资日期为2025年12月31日。EV Electra Ltd.是一家黎巴嫩公司,由出生在黎巴嫩的商人Jihad Mohammad于2017年创立,并在其官网宣称是“黎巴嫩和阿拉伯世界的第一家电动汽车制造商”,曾计划年产1万辆。
奇瑞捷豹路虎表示在华生产一切正常,传闻不实
针对近期网络流传的
“奇瑞捷豹路虎车型停产”,捷豹路虎表示,该传闻不实,奇瑞捷豹路虎目前在华生产一切正常。不久前,捷豹路虎刚刚公布了其2025财年(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业绩,全球营收为290亿英镑,税前利润为25亿英镑。(界面新闻)
马斯克:特斯拉愿意授权
FSD技术给其他车企
特斯拉
CEO埃隆·马斯克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特斯拉“非常愿意”将其FSD(“全自动驾驶”)技术授权给其他主要汽车制造商,目前正在与几家公司进行洽谈。“我们展示的自动驾驶能力越多,他们就越想获得授权,我们很乐意提供帮助。”他补充道。(界面新闻)
李宁公司发布声明:维护
“清朗”网络环境,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5月22日,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李宁公司同日发布声明,希望与大家一起,维护清朗健康的网络环境。
李宁公司称,近期多名网络用户通过断章取义、剪辑图片、曲解背景等手段,捏造和散播李宁品牌不实言论,公司已对相关不实内容完成取证,将采取法律手段,对恶意抹黑、诋毁攻击等行为,追究相关侵权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