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第35个全国助残日,一大早,在吉安市的地标景观风雨廊桥旁,有一支两两携手奔跑的队伍,其中有青春洋溢的大学生、青年教师,更多的则是盲人。他们中许多人能轻松跑完5公里,有的还能跑完10公里甚至马拉松。
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的笑容,是这群人最具辨识度的特征。如今,这个群体的名字“红五星助盲跑团”(以下简称“红五星”)已是当地一个广为人知的公益符号。
井冈山大学“红五星助盲跑团”大学生志愿者们带着盲人跑步。图片来源:中国志愿微信公众号
“带领更多盲人朋友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跑向光明”是“红五星”发起者、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教师胡亮的初衷。
初识胡亮的人,大多很难相信这个外形高大帅气的“阳光大男孩”,其实是一位四十出头的大学副教授,更难想象这是一个右眼失明、左眼视力也只有0.01的视力障碍人士。
由于父母都是盲人,胡亮对这个群体并不陌生。2008年和2018年两度出现的视网膜脱落,让自幼就高度近视的胡亮眼前事物成了“一团渐行渐暗的光影”,对一个颇具艺术天分、热爱与色彩打交道的美术系教师而言,这无疑是极大的打击。
消沉了一段时间后,胡亮开始通过跑步慢慢调整心态。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的身心状态明显更好了,整个人都变得更积极。
“能不能带着更多盲人朋友一起跑步呢?”自己还淋着雨,胡亮却想帮别人撑伞。
2022年端午节前后,作为学院美术系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胡亮把支部20多名学生党员组织起来,提出了这个想法。学生们热烈响应,纷纷报名当志愿者。但是,来自社会的反响起初却不尽如人意——首场活动只有2名盲友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