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间theLivings
以叙事之美,重构我们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人间theLivings

我还没死,就住进了棺材里 | 看客

人间theLivings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9-02 21:2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劏房:一个转身的空间


2017年,香港连续7年成为楼价最难负担城市首位,楼价中位数为542.2万港元,楼价入息比(楼价中位数除以家庭全年入息中位数)为18.1倍,即一家人需要不吃不喝18年才能存够钱买房。香港私人住宅的租金指数也在10年内上涨了88.6%,家庭每月收入息中位数仅上涨了52.4%,远不及租金涨幅。


寸土寸金的香港


面对高昂的租金,遥遥无期的公屋,20万香港人选择住进了劏房里。劏,在粤语中意为“剖开”。劏房,指将房屋分割成多个隔断间。


香港傲林轩一间150平米的三居,被劏成了18间带厕所的套房,每间租金约为8000港币。


劏房的方式层出不穷,从几户到几十户不等。蜗居其中的是孤寡老人、低收入劳工、长期病患,以及贫穷的妇女儿童。被分割得七零八落的房间里,一家大小所有言谈举动,都在彼此的眼皮底下进行,想睡个安稳觉都难,隐私更是无从谈起。这里仅有的,是源源不绝的木虱、庞大的租金压力和随时可能搬迁的噩梦。


摄影师Benny Lam花费了4年时间,用镜头记录下这些最小1平米、最大不过10平米的房子里所发生的人和事。


一头黑发的黄生,其实已年过60。为了应付高昂的租金,他不得不终日为生计打拼,经常出入工地,干的活不比年轻人少。


丨梁家4人口挤在不足5平米的劏房里。小朋友每天趴在双层床上层做作业、玩耍,行动不便的爸爸留在下层看报纸,时刻叮咛着两姐弟不要吵到邻居,妈妈则坐在一旁切菜。


利仓父子是日本人,他们身材高大,在狭小的劏房内更是动弹不得,一家人需要蜷缩着身子吃饭。


一间不足4平米的劏房,四面没有窗户,姐妹俩在床上做作业,共用一把风扇。在香港,约有4万名儿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