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年后,厂长偶然视察车间,发现第4车间效率高出80%。一问,原来是一个叫庄启传的年轻人跟工人私下串联,“完成规定份额,再多做些产品自己用,没准还能卖点零花钱。”
天啦!,那可是挖“社会主义墙角”,随随便便就可以扣个反革命的帽子。
厂长是个老右派,知道问题的严重性,赶紧把庄启传叫到身边,“别在车间乱说了,憋不住,就跟我说。”庄启传就这样因祸得福,留在厂长身边。
形势稍微宽松一点,厂长就把庄启传派到一线做销售。庄启传也争气,10年内,一路提拔为供销组长、科长,最后成了副厂长。
不过到了1984年,只生产单一肥皂的丽水化工厂效益一路下滑,“在全市118家定点企业中,利润倒数第2。”最惨的时候工资都发不出来,最后只好发肥皂顶工资。
一年后,老厂长退休,上头没人愿意下来,庄启传就被大伙推选为厂长。
其实庄启传也不想干,他想转行。1985年春节,庄启传到医院看朋友,刚出门就看到厂里一名女工在门口摆摊卖肥皂,身边带着一个五、六岁模样的孩子。
这时,天空飘起了雨点,女工赶忙用伞遮住孩子,不过却没东西遮肥皂,情急之下,她“扑通”趴在了肥皂堆上。那一刻,庄启传眼泪双流,他发誓一定把厂子办下去“就为了那100多号职工!”
不过,起死回生谈何容易!庄启传只好四处化缘,最后他通过七拐八拐的关系,找到肥皂业的老大哥——上海制皂厂,“能否搞搞代理加工?”
有资源吗?没有。有技术吗?没有,“不过我们有100多员工”庄启传倒挺自信。“好啊!”厂长笑语盈盈,“要是3天交上来900块肥皂,我就跟你签合同。”
人家就是一句调侃,庄启传却当了真。他扭头回到丽水,选了30名熟练工人,连夜开动生产线“不惜一切代价”。随后的72个小时,庄启传简直跟玩命一样,愣是3天3夜没有合拢过眼。
结果3天后,庄启传带着900块肥皂出现在上海制皂厂“质量完全达标!”厂长也爽快,当场就与庄启传签下3年代工合同,“老弟,真没有想到你能搞定!”
正是靠着那120万元的代工费,丽江化工厂活了下来。
然而,1989年,全国煤炭供应紧张,丽水很多肥皂厂因为缺少燃料不得不停工。但是,庄启传不能停,最后逼得只好用土办法“以柴代煤”。
当年12月,县委书记视察工厂。当看到庄启传带领60多号工人一边挥汗如雨劈柴火,一边把锅炉烧得通红,那位书记感动得一塌糊涂,“以后要什么给什么!”
不过,庄启传心里清楚,搞化工没有核心技术,单纯靠苦干加蛮干“迟早是要被淘汰”。
1991年春节,庄启传在家发呆,妻子翻洗棉衣。一会儿,满屋都是肥皂的味道,女儿受不了,“弄得衣服全是臭味道!”妻子很生气,“要是香皂能洗干净呀,谁愿意用肥皂。”
庄启传突然蹦了起来,“就生产味道好闻,去污力强的肥皂!”春节过后,他立马投资100万,引进一条瑞士生产线。3个月,第一块“雕牌超能皂”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