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核集团
邀您观核新闻 帮您聚核热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核集团

实录 | 国企改革记者会,精彩看点全版呈现!

中核集团  · 公众号  ·  · 2017-03-09 20:0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谢谢你的问题。首先我要说的是,我们对中央企业、国有企业充满信心。从我们对中央企业、国有企业的了解来看,他们对中国的经济,特别是2017年的经济充满信心。


我给你报告一些数字。去年中央企业的营业收入是23.4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6%。去年的利润是12300多亿元,增加了0.5%,这个0.5%来之不易,应该说,我们遏制了持续下滑的这样一种趋势。今年1-2月份,中央企业进一步保持了去年特别是四季度以来经济稳定向好的趋势,营业收入3.7万亿元,增长了15.2%,利润是1686亿元,增长了29.1%。而成本费用的下降、管理及其他费用的下降,使得我们利润增长的幅度是比较高的。



这些数字背后反映出我们国家经济的稳定。从中央企业的产业布局来看,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从这些数字,我们也看出,广大中央企业和他们的管理者在抢抓机遇、加强管理、降低成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确实是下了功夫,加大了力度。


另一方面,我们看国家的创新发展、企业的创新发展。自去年以来,像载人航天等世纪工程、标志性的重大工程,中央企业都做了很多的贡献。当然,讲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还是依然存在的。从中央企业本身来讲,最终我们要在2017年能够实现一个好的目标,也需要大家不懈地努力,也需要大家不断地解决生产经营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矛盾问题,特别是要控制好可能出现的风险。


但是有一点,在实践和企业调研中,我们感到企业工作的活力非常旺盛,精神也非常的饱满,大家从各个行业得出来的数据和判断来看,都感到今年有望取得很好的生产经营成绩。他们也表示,今年要以最佳的业绩,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献礼。我们一定会努力的。谢谢。


学习时报记者: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了两条,他说,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请问肖亚庆主任,如何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方面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改革动力?谢谢。


肖亚庆:



谢谢你的问题。我觉得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做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学习好、领会好和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0月10号在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上的重要讲话,这个讲话为我们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根本的遵循。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历来是我们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中国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根本的制度优势。就要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机统一起来,把党的领导总的要求、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要求、党建工作总的要求纳入公司的章程,要把党的领导和公司的各项治理结构有机结合起来,把党建这种制度优势内嵌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这样能够充分使党的领导地位和党的政治核心地位得到充分发挥。


从大方向来讲,企业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来把握企业改革发展的大方向,使得这个大方向完全符合国家发展的战略,也保证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在国有企业的贯彻落实。还要看到,要始终把提高国企的效率、提高竞争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企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效来检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成效。


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领导班子建设来看,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切实把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成一支熟练掌握市场经济规律、把握大的方向、真正能够管好企业的队伍。从职工队伍的层面来看,加强党的领导,搞好党建工作,还要在基层党组织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其实看看我们劳动模范,郭明义、巨晓林、航天科技孙家栋院士都是优秀共产党员。在国有企业、中央企业很多行家里手、很多工匠,都是共产党员。所以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在企业就是把这支队伍建设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管理队伍、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这方面还要继续做好。


加强党的建设,在国有企业还要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使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真正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坚决惩治腐败,使国有企业在国际上竞争力和效率得到提升。一定要在这方面作为根本的政治保证。


从中央对央企的巡视和实际工作中,大家都发现一条规律,估计在座的企业朋友经常接触中央企业,你们是不是也得出这样的规律,做得好的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取得优异成绩的企业,都是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党的建设十分健全、工作落实到位的企业。我们也发现,那些腐败问题多发、国有资产流失、生产经营效果低下的企业,都是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所以说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正如刚才您讲的是“根”和“魂”,是必须要坚持的。谢谢。


上海证券报和中国证券网记者:



我想代表资本市场的广大投资者问一个关于央企重组的问题。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中央企业的重组整合十分关注,资本市场也很敏感。但有个别人认为央企重组的行政化色彩比较浓,可能会造成新的垄断,特别关注重组后的实际效果如何。同时,对2017年也有人猜测,今年在有些行业可能会出现重组潮的现象。请问国资委对央企重组有哪些具体的打算吗?下一步重点会在哪些领域以及哪些企业推动重组?谢谢。


张喜武:



谢谢这位女士对中央企业重组的关心和关注。对中央企业的重组,不仅社会各个阶层都高度关注,也可以说是举世瞩目。对中央企业的重组,我们不是搞行政的“拉郎配”,也不是搞简单的“归大堆”,更不是搞新的垄断,也不会出现像刚才这位女士所提问的那样一哄而起、大规模的“重组潮”。


中央企业重组,根本目的是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不断地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从实践情况来看,近三年来,中央企业的重组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从方向上看,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更好地完成了央企所承担的使命责任。从布局上看,坚决落实化解产能过剩等产业结构调整的这一要求。从效果上看,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转型升级,提高了效率和效益。比如宝钢和武钢重组之后,就可以从更广的范围,统筹考虑产能布局,大大地减少了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重组后压减过剩的钢铁产能近千万吨。


再比如,中国远洋海运集团,重组前2013年到2015年两个企业平均每年利润之和是57亿元,重组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2016年就实现了160亿元利润,这种利润是在去年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创新低的情况下取得的,达到了重组之后“1+1大于2”的效果。


今后,我们仍然要坚持成熟一户、重组一户的原则。一是要聚焦重点领域搞重组,加快推进煤电行业、重型制造装备行业、钢铁行业等领域的重组整合,推动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要积极地探索境外资产整合,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


二是要探索有效重组方式。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适应行业产业发展要求,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来推进中央企业的重组。比如,可以采取像南车北车那样强强横向联合的方式来进行重组,也可以像中电投和国家核电那样围绕产业链优势互补、采取纵向的重组整合,也可以采取像招商局和中国外运长航那样吸收整体并入式的方式进行重组整合,还可以采取像中国铁塔、中国航发新设的股权多元化、专业化的公司来进行重组。


三是要加大重组后融合力度。两个企业重组不容易,但是重组后想融合好、达到预期目的,实实在在地讲更难。很多重组后失败的案例警示我们,重组只是第一步,重组后要加大融合的力度。重组不仅要资本合、资源合、组织合,而且更要做到理念合、战略合、管理合,防止貌合心不合。也就是在物理变化的基础上加快化学反应,切实激发企业内生活力,不断地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真正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集团。谢谢你的提问。


大公报文汇报记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