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Facebook事件。
2004年,Facebook成立,开启了将互联网从匿名虚拟网络进入了真实用户身份网络,Mark Zuckerberg当初描绘的利用用户的真实行为数据更有效的进行广告宣传,经过近10年的努力,在2014年推动了Facebook的股票从上市初期的10多美金上涨到160美金,推动了全球范围内消息流广告在2015年超过了搜索广告量。
作为硬币的另外一面,利用用户真实行为数据提高广告效率的时候,也造成了对用户隐私的侵犯,这个矛盾在最近的Cambridge Analytica利用Facebook数据操纵美国选举中爆发,被称为影响Facebook生存的重大事件。
当然,这个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Facebook一家公司,包括Google,LinkedIn等很多互联网巨头,他们主要的商业模式都来自于广告,他们一直不得不在用户隐私和商业盈利的矛盾中寻找平衡点。Google的Don't be evil的原则也在2015年修正为Do the right thing。
Facebook隐私事件的爆发也许代表着统治互联网的羊毛出在猪身上的广告模式走到了尽头。
2018年3月以来,以下用户隐私数据引起社会问题的重大事件集中爆发:
2018年3月,Cambridge Analytica被发现利用用户行为数据操纵美国大选,这次有5000万用户信息泄露,Facebook面临潜在高达2万亿美金的罚款,而2017年全球GDP排名第九的意大利也只有1.9万亿美金。随后,不少用户发现Facebook采集了自己多年的电话和短信记录;
2018年3月15日,一篇文章《大数据“杀”你没商量:住同样酒店,你就得比别人贵》,报道揭露携程和滴滴利用大数据对用户进行差异性定价;